的来龙去脉。换言之,特审局让我们清楚看到了放逐右派转变为放逐左派的经过。
特审局这个单位是昭和二十九年九月从内务省的调查部发起的。昭和二十一年由部升为局,后来遭到解散,变成总理厅内事局第二局,之后因与内务省解体相关的“麦克阿瑟命令”而逐渐萎缩。
昭和二十三年,司法省变成法务厅,第二局才获得“特别审查局”这个头衔,被纳入法务厅管辖。
这个特审局的工作是基于波茨坦宣言——“除去日本军国主义,排除对民主主义的妨害”——负责监视工作,因此与占领军的关系极为密切。
GHQ起先考虑该局内部职员均从内务省官员中挑选,但内务省的国家主义色彩仅次于军方,显然不合适。于是转而决定从他们认为不具政治色彩的法务厅检察官中选拔人才。因为在美国,法官深受民众信赖,如果把这项工作交给与法官同等地位的检察官,凭其权威与民众基础,应可担起这项重大责任。
第一任特审局长是由片山内阁任命的泷内礼作,他曾涉及很久之前发生的尾崎法官贿赂案——此案被视为司法部内的赤化事件,曾掀起轩钱大波。当时泷内是札幌地方法院的预审法官,只因赞同友人尾崎法官的意见,涉嫌贿赂,因此一度被判入狱,判决执行后遂辞去法官之职。片山内阁成立后,律师铃木义男当上法务总裁,这才提拔这个朋友担任局长。单看被视为共党同情派的泷内都能当上特审局首任局长,便可看出该局的个性。换言之,与其说GS和特审局的关系密切,不如说它其实就是GS的政策执行机构。
因此,内阁一开始组阁,各报的政治组记者便纷纷涌入特审局打听组阁消息。因为组阁必然以被GHD认可的入选为主,而判断有无嫌疑的就是特审局。
“哦,你说A氏啊,那人恐怕不行吧。”
特审局课长阶层的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对报社来说就是重要消息了。说穿了,特审局等于是GS和LS这两派人马在日本的机构代表(参考司法记者团编《法务省》)。
简言之,特审局直属于联合国最高司令部。诸位负责的事务中也带有这种外交性。我们与民政局的关系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一,特审局行事透明,一切都要向民政局报告,绝对不能有所隐瞒,或背地里偷偷摸摸做事;第二,要保有日本人的良知,即使面对民政局也要不亢不卑,言所当言。同时,为我们工作负责的应是日本政府,因此不能把责任推诿给民政局。外出工作时严禁提及司令部或民政局这些字眼……(摘自昭和二十五年十月,吉河特审局局长在人事院五楼讲堂对新入职人员所作的训示)
这一点可说是特审局的特性。换句话说,特审局虽直属GHQ,表面上却打着日本政府的招牌,是个典型的行使间接统治权的机构。
有一段关于吉河特审局局长是如何被威洛比发掘的趣谈,而这和前面提到GHQ“历史课”的工作也有关联。
历史课的实际工作似乎是整理苏联战略情报,这一点前面已提过。同时,威洛比还在着手搜集佐尔格的资料。据说整理相关资料的人似乎是荒木夫人及她的小组。
当时的记录几乎均毁于空袭,顶多只剩检察官和法官各自持有的油印复写本。受到GHQ侦讯的检察官与警察均隐瞒了负责佐尔格案的检察官姓名,而此人正是吉河光贞。众人皆不透露是因为说出名字就一定会被开除,特别是年轻的检察官,一旦被革职,以后便无法立足,因此才尽量隐瞒。
查不出事件真相的G2只好利用CIC展开巨细靡遗的调查。但唯独与佐尔格相关的部分怎么查都是一片空白。G2不耐之余开始对日方施压,日方最后实在瞒不下去了,只好供出吉河检察官的名字。吉河光贞至此在G2声名大噪。
乖乖去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