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0/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批日本经济混乱的报道。五月二十六日那期,再度以石桥湛山[石桥湛山(TanzanIshibashi,1884-1973)记者、政治家,曾任内阁总理大臣,战后因进驻军的经费问题和GHQ对立而遭到放逐]遭到放逐一事公然和GS对立。

    大多数占领军相关人士都对放逐行动将扩大到何等地步持有疑问,也开始毫不避讳地质疑为何亲美派日本人被大刀阔斧地逐一铲除。民政局一直捏造事实,声称放逐行动是日本政府干的。但在东京,人人都知道这场运动其实是民政局指导的,有时甚至还直接下令日本政府动手。

    接着,帕克南便以石桥湛山事件为例,详细揭露了已被日本审查委员会判定不需放逐的人却遭到惠特尼局长擅自下令放逐的经过。

    此外《新闻周刊》六月十三日这一期,又以长达五页的篇幅刊载《日本的混乱》这篇报导。

    放逐行动对美国造成的打击之大,远比日本激进派势力抬头更严重。放逐范围本应由麦克阿瑟决定,但他全权委托给了民政局局长惠特尼准将,由他拟定放逐行动的施行细则,并强迫日本政府视之为政令。这一切都是为了伪装成日本人放逐自己同胞。放逐行为充满左派和反资本主义色彩。东京有许多美国人深信,藏身在民政局内部的激进分子们,偷偷将这种主义运用在放逐行动中。(摘自住本利男《占领秘录》)

    由于帕克南如此痛批占领军政策,使他成为GHQ的眼中钉,最后终于被赶出日本。不过他在占领初期的论调虽然当时得罪了GHQ,日后却正如他所言,GHQ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说起来实在讽刺。

    麦克阿瑟安插在GHQ三名“亲信”都很无能,他们只有打仗经验,其他方面一无是处。

    高层无能又无经验,这已成了常规。举例来说,占领军负责经济科学方面的少将却一辈子待在炮兵队。担任GHQ民政局局长的少将则是正规的步兵军官,显然并没有监督日本全国民事行政的经验。在军政部底下负责所有教育课程的中校,之前不过是在美国南方(众所周知那里并没有进步的学制)某一州的某所无名中等学校担任管理员。在军政部底下负责所有民间情报的中校,以前原本是某大型石油公司的广告宣传人员……掌管经济科学的部长,地位应该不低于经济学者,民事学部长这个职务应该分派给具有行政经验的人,教育部部长应是具备丰富经验与见识的教育家,至于情报部长,应该是宣传或舆论调查专家。而这些职位的接替者必须都是文官。(摘自特克斯塔《在日本的失败》)

    对于这个人人批判的无能军方首脑部门,美国政府为何没有下令撤换呢?答案很简单,他们太相信麦克阿瑟了,而且“本土军人”比美国政府的势力更强。关于这点,只要想想过去日本关东军有多强势就知道了。

    其中被视为军事专家的威洛比,就是日后朝鲜战争时,由于过分轻视中国军队的实力,导致战败的罪魁祸首。

    威洛比性情粗暴,很喜欢欺凌下属,颁布的政策朝令夕改,完全不当一回事儿。惠特尼则是把一切都交给凯吉斯,自己花天酒地。马卡特[GHQ的经济科学部长]更喜欢在会议上针对最基本的经济术语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使得举座啼笑皆非。这些无能的首脑,为了争取麦克阿瑟的“印象分”,在各单位放逐了超过必要人数的人,也难怪日本各界会陷入混乱。加上这当中又掺杂了中伤和阴谋,还有GHQ的下级职员和口译者的介入,情势就变得更复杂诡异了。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最后GHQ的政策不得不大幅度转变。

    这个转变的重点,就是松本治一郎[松本治一郎(Jiiatsumoto,1887-1966),企业家、日本参议院前副议长,致力于部落解放运动,号称部落解放之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