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6/8)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公子,若不是老母尚在,我定将效命于君,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兄长乃仁孝之人,对母之孝动地感天,何敢有求于公子?我已受仓海君嘱托,三年之后,一定将伯母所需之药配好,按时送来,万死不辞。请兄长放心,你之母即为我之母,一定尽到人子之孝!”

    田仲异常感动:“公子如果不弃,愿与公子结为兄弟。公子之仇,即为我之仇,田仲也同样万死不辞!”

    二人对着冉冉升起的红日,对着莽莽青山,庄严鸣誓:

    信誓旦旦,在山谷间撞击出金石之声。

    三天之后,兄弟俩在山头挥泪而别,相约三年为期在此重逢……

    一天,在一家铁匠铺里,老铁匠正在从白炽的炭炉中,夹起一大块烧成赤黄色的铁块,放在铁砧上,和徒弟一起抡起铁锤有节奏地叮叮噹噹地敲打,顿时金星飞溅。翻来覆去敲打之后,老铁匠又夹着已经成形的铁件,放进木桶的清水中淬火,“哧”的一声,升起一团白烟,将老铁匠和他的徒弟,一齐吞没了。

    正在这时,他没有看见,有人走进了铁匠铺。

    进来的是一主一仆模样的人,主人一副商人打扮,他向老铁匠自我介绍说,他是一位盐商,准备凿井烧盐,请老铁匠为他打制一个百多斤重的大铁锥。

    老铁匠用手指指嘴又摇摇头,表示自己是哑巴。他的徒弟有些为难地说:“承老板看得上,活路我们当然愿意做,只是如今朝廷已将天下兵器收缴到京都咸阳,铸成了十二铜人立于皇宫门前。现在民间钢铁难寻,这一百多斤……”

    商人听了一笑说:“小师傅不必操心,所需的铁我派人送来便是了。只是有一事相求,请师傅打制这一铁锥时,尽量不要让人知道,以免招惹麻烦,酬金一定加倍赏付。”

    老铁匠眯缝着双眼,似有所悟地盯了这位像商人又不像商人的人许久,庄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这个活儿他接了。徒弟见师傅已经答应,便承诺说:“请老板尽管放心,保管不会出事,到时来取就是了。”

    三月之后,一个身着破烂衣衫的人来到铁匠铺门口,肩上扛着一床又脏又旧的被子。老铁匠仔细一瞧,原来正是那位订制铁锥的气宇轩昂的商贾。

    他一语不发的带领着订货人来到后院,搬开柴薪,一只百多斤重的大铁锥躺在地上,真不知这位能干的工匠,是如何才将它打制成的。

    这位商人打开破被,将铁锥包好,用绳子捆得牢牢的,然后背在背上,重金酬谢了老铁匠转身便走,徒弟叫住他:“义士留步!”

    “小师傅何以义士相称?我本一商贾,谋才货利,闻此声呼十分汗颜!”

    “非图大举者不用此椎,请善自珍摄!义士酬金过重,受之有愧,只收一半足矣!”

    他坚决退还了一半。

    订椎之人姬公子辞别老铁匠师徒俩,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去。他心中深深明白,此铁匠决非凡俗之人,定然是潜藏民间的智勇双全的勇士。

    三年之后,公子重新踏上了去乌鹫岭的悠悠山路。

    对于大自然来说,三年时光只是太短暂的一瞬,犹如眨眼功夫,很难看出沧桑变化的痕迹。他背着沉重的铁锥,没有翻过几座山,就已经走得热汗淋漓了。青山依旧,三年前的造访恍如昨天。当他又踏在那山坳巨大的磐石上远眺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涌起。岁月如流,从当年秦灭韩开始流亡算起,十二三个年头已经过去,如今已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还没有干出一件稍微象样的事来。既不能独善其身,更未能兼济天下,不亦怨乎?人生苦短,难如青山不老,他又忍不住发出郁愤凄厉的啸声,如悲风,如鹤唳……

    这啸声在山谷间回荡着、回荡着,怎么突然间变成了痛哭之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