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之人夜长,疲倦之人路长;
愚者无明因果,苦海茫茫无边。
——那烂陀
业力和轮回说在西方国家
业力和轮回说是柏拉图哲学的根本原理。有情众生永久地在此需求中轮回,他们在此半个轮回中所作的恶业在另外半个轮回中受到惩罚报应。在《共和》一书中,我们发现人性化的业,“它是需求之女,”在其手中,身体分解的有情众生选择他们的转世,俄耳甫斯挑选了天鹅之身,突罗斯兹选择了猿猴,亚加米农选择了老鹰。“以同样的方式,有些动物投生到人类之中,或其它有情道中,不公正者进入野蛮世界,公正者进入文明世界。”
在波斯湾战争之前,东西方的接触交流引发了对霍姆末世学说的反判,从而开始了对生命更深层次说明的追求。有趣的是,亚西亚买那的爱奥尼亚希腊人早就开始了这样的追寻,因为他们受到印度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1)出身于公元前580年的一个名叫沙姆的小岛上,他广游世界。根据他的传记,他学习了印度思想,正是他给西方讲授了业轮回学说。
“这并不过份,”伽比在其《希腊思想家》一书中说,“假设好奇的希腊人当时已经知道佛陀,在那个心智活动活跃的时代,他们通过波斯湾,获取了多多少少名副其实的东方文化。”
其他人对轮回的看法
《薄伽梵歌》云:
“正如一个人脱去已经穿破的衣服,重新穿上一件新的衣服。同样的,身体之内的居住者,抛弃了其老化的躯体,进住一个新体之中。”
“死是对生的肯定,生又是对死的肯定。”
黑罗陀迪斯:
“埃及人倡导灵魂不灭的理论。当一个人死亡后,它就进入另一准备好接受它的有情众生。”
毕达哥拉斯:
“一切皆有灵魂,一切皆是灵魂,往返于有机世界之中,遵循着永恒之愿和规律。”
柏拉图:
“灵魂比身体更老。灵魂一次又一次,连续不断地再造生命。”
奥维德对毕达哥拉斯:(由达尔德翻译)
“所谓的死亡,是一古老之物披上新的服装,
穿着各种衣服,往返于各个住处之间。
灵魂仍为一,丢失的只是形体。
又如新印给予了柔软的蜂蜡,设计这样的面型,或留下那样的印记,
时尔为此,时尔为彼。
变化的只是图形,蜂蜡依然如一。
往生即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新生之始,
我承认,外形变化了,无一物自始至终延续下去。”
叔本华:
“我们在最早、最文明的人类时代中,发现了灵魂转生学说。它作为绝大多数人的信仰,而不是作为所有宗教的真正说教在地球上广泛传播,除了犹太教以及两个以最为精妙的形式从其发展而来的宗教。但是,正如佛教已经提到的一样,这种学说几乎是真理。因此,基督教徒想象在另一个世界中与上帝相遇,以此来安慰他们自己。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重新获得了他的绝对个性,当即认识自己。在其它宗教中,这种相遇早已存在,只不过是隐匿身份而已。在生死之中,那些同我们关系密切之人将在下一生中,同我们一道再生,与现在一样,他们会对我们怀有相同或相似的关系以及感情,无论是友好的,还是歹毒的。”
“正如在《吠陀》,及印度其它圣典中早已记载的那样,大家都知道灵魂再生是婆罗门教和佛教的核心。因此,它现在流传于非穆斯林的亚洲各国。这样,超过人类一半以上的人对此具有坚定的信仰,它具备强大的现实影响力。这也是埃及人的信奉,俄耳甫斯、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等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