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皆表示愿意听从马世龙的号令,任由其差遣。
接下来,马世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东进收复遵化。
兵马来到通州,正好与孙承宗汇合。二人寒暄已毕,马世龙将自己的作战部署告诉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苍渊,遵化位于金兵此次入关的必经之路,西邻马兰峪,东靠喜峰口,虽易攻取,却很难防守。如今喜峰口、马兰峪一带皆在金兵的控制之下。即便占领遵化,也会两面受敌。”
马世龙微微皱眉说道:“那依阁老的意思。”
孙承宗淡然一笑:“我觉得先攻取滦州为上。山海关如今还在我军的掌控之中,掐断滦州的运粮道,金兵就会不战而溃。”
二人计议已定,准备出兵。恰在此时,贾登科带着祖大寿的书信回到了通州。这是祖大寿的一封忏悔书,里面的大体意思是承认自己的过错,希望朝廷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孙承宗很高兴,他大大赞扬了一番贾登科,随后派人将这封忏悔书连同自己的一封书信连夜送往京师。
崇祯皇帝看到祖大寿的悔过书,十分高兴。他觉得孙承宗的眼光还是独到的。另外,朱由检也看了孙承宗的书信。
孙承宗在书信之中再三强调,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诸将都是忠君爱国的,你可不能卸了磨杀驴啊!如果继续这样,整个关外将再无可抵御金兵的将帅了。
朱由检的脑袋最近凉快了许多,而且军情危急,孙承宗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朱由检立刻下旨安抚祖大寿,赦他无罪。
祖大寿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这才从锦州出发,带着何可纲进驻山海关。
崇祯三年五月,祖大寿接到孙承宗的命令,命他攻打滦州城。
祖大寿不敢怠慢,立刻率军抵达滦州城。到了滦州城,祖大寿偶遇一名老熟人,侯世禄。
侯世禄与祖大寿的经历有几分相似,却也有几分不同。
祖大寿是私自带兵跑离了京师,而侯世禄是被金兵给打跑的。侯世禄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若是放在辽东,因为大家都跑,所以他也不怎么现眼。
可是永定门一战,满桂与孙祖寿战死,麻登云、黑云龙被捉。在这种背景下,就凸显了侯世禄逃兵的崇高形象。
这还不算,由于侯世禄仓皇败逃,身上没有带钱,回宣化府的路上还把财主家给洗劫了一空。
侯世禄抢劫的时候,过于着急了,也没有打听打听这家到底是干嘛的。这家财主乃是吏部尚书王永光的一房远亲。遭抢之后,立刻向王永光哭诉一番。
王永光身为京城吏部尚书,哪里肯放过此事。他上疏崇祯皇帝,要求将侯世禄革职查办,就地正法。
这要是放在太平年间,侯世禄的这颗项上人头就挂于高杆之上了。
可是关内正在打仗,像侯世禄这种劫掠百姓的军队多了去了。别的不说,就是满桂都是雁过拔毛的主。
当初要不是看在国家用人之际,吏部弹劾满桂多次治军不严,骚扰百姓,都还不是被朱由检给压下去了吗。
如果将侯世禄就地正法,那么这些勤王的义师,估计有一半将军都要掉脑袋。
侯世禄不管怎么说,是辽东的老臣,资格比赵率教、袁崇焕、满桂等人都老,同时他还是孙承宗的老部下。
此时,孙承宗不顾王永光的反对,出面力保侯世禄,让他戴罪立功。
侯世禄也是个面玲珑的人,一见形势不妙,急忙从宣化府赶回了京师。
马世龙派兵攻打滦州城,侯世禄第一个请缨出战。就这样祖大寿与侯世禄在滦州城外邂逅。
既然两位将军邂逅了,那还等什么?开打吧!
崇祯三年五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