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凿井之法。
城上应作城下,参前节及10节。身,王改“穿”,但文气与 下不相接,余按“身”应解作“靠身这一边”,谓一边既凿通,又移而凿别一边。
17 颉皋为两夫而旁狸其植,而●钩其两端。
此言作颉皋之法。
一 杆之两端谓之两夫,植,柱也,所以承杆者,●同傅,言着钩于其两端也。
18 诸作穴者五十人,男、女相半。
此言作穴所用人数。
19 攻穴为传土之囗,受六参,约以绊其下,可提而举投。已,则穴七人守退垒之中 ,为大庑一,藏穴具其中。
此言开穴时运土之具及穴成后之处置。
攻穴犹凿穴,空格当是“具”字,孙疑传土作“持土”,非是 ,“持”犹储积,但开穴时掘出之土,必须陆续移出,乃不阻碍工作,此是一般常识,若解作 储积,适得其反。传,移也,转递也,今粤俗尚呼运土之竹箕曰参,读如“惨”,盖将凿出之 土,先用环索(见15节)牵上穴口,以后再由工人挑去,故云每具受六参。孙以“参”为“ ”之讹,亦因未详考方言而误。
土畚以绳()环其底,便易于提挽,又可举而倾倒之,是亦 省人力之法。
已者作穴既成也,穴成则每穴用七八人 守之,退垒疑是可供休息之垒。
庑,苏以为罂,非是 ,余按汉书注,庑,门屋也,瓦罂岂藏工具之器。
20 难穴,取城外池唇木瓦散之,外斩其穴,深到泉。难近穴,为铁,金与扶林长四 尺,财自足。客即穴,亦穴而应之。
此又分述阻碍敌人作穴之法。
难,孙改为“●”,非是,阻难为连言,难穴即阻敌之穴攻, 与戌篇5节“难寇”同义。“之外”的“外”字属上或属下,均不成句,余谓应移于节首作“ 难外穴”,(即城外之穴。)与下“难近穴”对言,否则“难穴”与“难近穴”两无区别矣。 将池边(唇)之木、瓦散开,敌人要作穴自当较为困难。
斩为堑字省文,堑穴见前2节。
,斧也,“金与扶林”,孙疑扶林为枋之讹,余疑应作“ 与柄”,(字误分为“金、扶”两字。)谓连柄共长四尺,与前15节长四尺半之数相 近。财即才,言此项工具足用而止,不必过多。
即,若也,如果也,敌果开穴以攻,我亦作穴以迎拒之 。
21 为铁钩距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钩客穴。
此言钩距之用,丑篇3所言钩距,与此不同。
彻、通也,既通敌穴,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史树青 等曾说:“四川出土的铁器中,有汉钩镶 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 ,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刘熙释名说:‘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但据墨子 鲁问篇说:‘公输班作钩距。’其作用是‘退者钩之,进者拒之’。……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 中陈列的钩镶,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一九五四年文物参考资料一二期一一五页)展览会 的物品我未见到,不过这里钩距的作用在进攻,正如释名所说“用之之宜也”。
22 为短矛、短戟、短弩、虻矢,穴彻以斗。
此言短兵器等之用途。
扬雄方言云:“箭,其三长尺六者谓之飞虻。”虻矢乃矢之一种。
23 以金剑为难,长五尺,为銎、木●;●有虑枚,以左客穴。
此言金剑之用。
吴引战国策秦策“以与秦为难”,难,犹敌也,谓“以金剑为 抗拒之用”;余按下文明言“以左客穴”,则此处不必言抗拒。“难”字俗写作“●”与行草 之“斫”有点相像,“斫”与前20节孙拟改“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