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一样,另外一个在西方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新约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西方的慈善事业。如今美国也有一个著名的基督教组织,名字叫“撒玛利亚人的钱包”。这个组织一直在社会中以较高的效率进行各种慈善活动。参与他们活动的群体,不仅有基督徒,也有各样其他信仰背景的人。
《约翰福音》第4章中简绍的,是另外一个撒玛利亚妇人信耶稣的故事。那个故事针对的,是理性较强的希腊文化,提到的是一个有罪的,曾经五次结婚,当时只是与人同居生活的妇人得到永恒生命赐福的故事。那个故事中,提到了象征着生命的水。那个妇人在中午冒着炎热去打井水,象征着她回避世人,却又需要生命的供应。她与耶稣相遇,并信耶稣后,就主动回到世界,公开弃绝自己的罪,参与传播福音的活动,并大胆地求耶稣赐给她让人永远不渴的生命的活水。那个故事也经常在教会中被分享。
针对传统中国文化,我觉得介绍“好撒玛利亚人”这个故事更好。因为传统中国文化一方面强调理性,另一方面更强调中庸的处事哲学。
人是有罪性的。根据李长老的讲道,人的罪实际上有两类,一类是“s 一f cissi一n”,过犯之罪。比方说中文的罪字,拆开来是“四非”,有深厚的儒家道德背景,具体的内容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种罪,也是儒家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罪。《圣经》还强调有另外一种罪,就是“s 一f 一issi一n”,也就是说,忽视之罪。见他人的苦难不去帮,见他人的失落不去救,见他人的过犯不去管,这也是罪。
希伯来文字中“s罪”这个词的意思也是“射箭不中靶心”的意思,表明人没有达到神创造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庸之道的缺陷就很明显了,就像人射箭,将箭头直接对准靶心,但因万有引力,这箭就必然脱靶。所以整本《圣经》都强调人要顺服于神,要有更高的目标。“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是激励我们战胜忽视之罪的一个很好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向外邦人传福音。当时犹太人因为自己是神的选民,同时又期待弥赛亚帮助他们恢复古以色列国,所以看不起外邦人,从内心拒绝将神的恩典与外邦人分享。撒玛利亚人其实也是雅各以色列的后人,只不过是与其他民族通婚的后人,宗教信仰上也停留在只相信摩西五经的阶段,敬拜神的地方也与犹太人强调的在耶路撒冷敬拜不同。因为这些原因,正宗的犹太人拒绝他们。神要拯救犹太人,但我们也要明白神拯救人的原则。当初神拯救摩西的时候,是让他去带领整个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并通过这样的事工拯救他的。也就是说,在拯救摩西的时候,神给他最终的奖赏是极其巨大的,远远超出了摩西起初能想像的。而摩西之所以能得这样的奖赏,是靠他顺服神,愿意被神使用,帮助整个以色列人。
也就是说,神拯救并赐予极大奖赏的原则,是得救和得奖赏的人,愿意走出自己的狭小圈子,去帮助他人。基督耶稣来,要将救恩带给犹太人以外的外邦人,对那些愿意顺服的犹太人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赐福和奖赏。耶稣早期的信徒,都是犹太人,而他们传播福音的主要对象,却是外邦人。这对我们中国人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救恩也来自于此。
这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有人曾经问为什么耶稣不是我们中国人的神。其实,所有的民族都可以问同样一个问题,都期待上帝首先选择自己这个民族。然而上帝却选择了以色列民族,并在以色列民族犯罪后,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这样对所有的其他民族,就是一种真实的公平。当然,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失去了被神拣选的机会,与我们祖先选择了对这个世界的君主的崇拜以及其他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