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类如何处理死人的尸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汉族人大多是埋葬,不过之前埋葬都是平土,称呼为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荼与郁垒之后,凡葬,墓就开始了堆土,称呼为坟,通称坟墓。

    荼与和郁垒,本来就是轩辕氏部落的两个看坟人,以后成了一个职业,氏族代代相传。到了战国时代,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山海经》,把这两个人变成了神道,荼与又称之为神荼。“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其卑枝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害人者。”

    《搜神记》佚文引《黄帝书》,又把这两个人变成了门神:“上古之时,有二神人,一名荼与,二名郁垒。度朔山,山上有大桃树,二人依树而住。主统领简择万鬼,鬼有妄祸人者则缚以喂虎。于是黄帝作礼欧之,立桃人于门户,画荼与c郁垒与虎以象之。今俗法,每一腊岁除夕,画之于门。”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画有二神的肖像,两个人站在桃树下,坦胸露乳黑髯虬须,眉发耸互头生两角。手执桃木剑与苇索,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和《山海经》的描写一样,但和真人不一样。一开始是桃木上写名字,悬挂在门首,叫“悬桃符”,桃符每年换一次。后就是画像,左扇门上叫神荼,右扇门上叫郁垒。

    画像上两个人的模样都丑怪凶狠。

    把门神改为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源自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和《隋唐演义》。说唐太宗李世民做恶梦,就让这两个人给自己看门,以后画影成形是为门神。

    这时候的涿鹿,因为附宝和许多女人之死,更增加了人们对种谷的不相信。小伊耆一大早起来跑去找轩辕,见轩辕比他起得更早,正站在门口看天呢。知道这是在望雨,他不管这些,张口就责问着:“我说的话你一句不听,后悔了吧!后悔了吧!”

    轩辕说:“母亲的死,我百身莫赎;种谷,我永远不会后悔。”

    “我说轩辕,咱们尤其跑得很远的找食吃,还会被晒死,不如就去重新寻找那有吃的地方。”

    轩辕头也不回:“你是说要迁徙?不行!”

    小伊耆气得不想再和他说话,就去找有乔和褒。路上,看见许多人都躲在屋子里,探头探脑的张望,就问:“你们一个个的怎么不去采集,想饿死哪?”

    那些人说:“不敢出去了,怕再中暑,那样死,还不如饿死。”有人说:“要不我们还是走吧,尤其各处去找吃的,还不如重新找一个有谷的地方。”

    这正符合小伊耆的意思,他连说:“好,好。”一起去见有乔和褒:“看看吧,他们都不敢出去采集了,等着饿死呢。”

    两人问:“什么意思呀,你想走?”

    “我去找了轩辕,呆在这个地方等死还不如走出去,他不同意。现在你两个看看,大家都这个意思。”

    这时候,三家人越聚越多,似乎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集会。褒烦躁:“不要吵吵嚷嚷的,采集去!”

    他家的人就和他吵:“你不怕晒死,我们还怕呢。那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也没饿死也没渴死,何必守在这里等死?”

    “谁说不走了?谁说不走了?”褒几乎咆哮起来。

    有乔因为自己女人的死,也改变了一贯支持轩辕的态度:“不走就是死,还不如就走。”

    小伊耆说:“去找轩辕,这一回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到了轩辕氏住地,看这里的人也没有去采集,一个个都呆在屋子里,四个家族基本上不约而同集中到一起。轩辕不在住地,问他去了哪里,嫘祖说:“不知道,可能是去谷地了吧。”

    小伊耆讽刺道:“那么多的谷被埋到了土里,他这是羞于见人,躲着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