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做。庄士敦认为,出国可以,但不能偷偷摸摸,作为一个皇帝,如果偷偷熘出国,必然会在社会中引起震dàng。
庄士敦在信中已经提及此事:“陛下继续说,等他一到公馆,他打算发一个电报给中国人民,声明他感到继续做无用的国家补助金领取者是耻辱的,希望不仅放弃作为退位代价而由民国政府承诺每年付给他的400万元,并且放弃他的皇帝头衔及其所有的附属权利,包括占据皇室的特权。发出这一电报后,他打算立即安排出访欧洲,并且将麻烦英国大使一段时间,直到做好去外国旅游的一切准备。”
民国十二年(1923年)二月,庄士敦看溥仪憋得实在太难受了,终于同意帮助溥仪出逃。溥仪让庄士敦请荷兰公使欧登科帮忙,一同策划这次出逃行动。欧登科同意帮忙后,溥仪派弟弟溥杰去找欧登科,约定开车到神武门外。
就在溥仪和溥杰准备偷偷出宫的时候,载沣忽然下令,所有宫门一律关闭,严禁出入。载沣显然提前知道了溥仪想偷偷出宫的消息,质问溥仪时,溥仪一概不承认。
溥仪这下绝望了,在他眼里,紫禁城就是一座监狱。
经济上的那些事儿
溥仪一家六口人,每年享受四百万两的津贴,这个数目对一个退位的皇帝来说确实不算小。如果把这笔钱用来投资或是经商的话,溥仪一家就永远不用担心坐吃山空的问题了。可惜他们都没有商业意识,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危险的。因为当时民国政府穷得叮当响,四百万常常是打折的。
第一年是四百万两,但是第二年就只有两百八十多万两了,第三年是两百四十九万两,第四年是两百六十六万两,第五年只有一百五十三万两……
皇室生活崇尚奢侈,如果只有一百多万两,日子过得肯定不是那么阔绰的。经济陷入了困境,皇室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典卖文物古董,甚至变卖房产。有人可能会奇怪,溥仪一家也就六口人,一百多万两银子还不够花吗?
光是溥仪一家人可能还花不了那么多,关键是皇室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有大量的服务人员,这些人员都要吃饭,都要发工资,光是内务府的官员就有一千多人,太监有一千五百多人,后来虽然逐年裁减冗员,但数量还是很可观。而且这些官员和太监们承袭了以前的陋习,喜欢从中捞油水,所以说这点银子确实很难满足这些人的开销。
好在皇宫里还有大量的珍宝,而且这些宝物一般都是无价之宝,把这些宝物卖出去可以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虽然是贱卖,但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当时,皇室的人都把皇宫里的宝物看成是皇家的财产,而且他们都知道清朝已经完蛋,如果自己不卖掉的话,将来民国政府很有可能把这些东西都没收了。
趁着民国政府还没有没收皇室财产的计划,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天,溥仪成立了一个皇室财产调查委员会,将皇室的财产列在账单上,由他亲自过问。
然而,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六月二十六日的夜晚发生了一场火灾,让溥仪损失惨重。当时溥仪正在婉容的房里与婉容聊天,忽然听说建福宫中的德日新殿着火。这场大火烧了十多个小时,蔓延到很多地方,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扑灭。建福宫一带的宫殿里珠宝堆积如山,里面大量的珍宝化为灰烬。
内务府经过统计后公布: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的金佛有两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画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书几万册,还有其他一些东西。统计数据肯定是不准确的,有大量的东西是没法统计的。
内务府派人清理了火灾现场后,捡回五百多袋东西。有意思的是,溥仪后来在这片废墟上修了一个网球场,打网球时还有人在这里捡到金片。北京的一家金店用五十万元买下了这块废墟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