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没军营,又见儿孙学战争。
见尔此言堪恸哭,遣予何日望时平。
《洋川》和凝
华夷图上见洋川,知(它)在青山绿水边。
官闲最好游僧舍,江近应须买钓船。
《重游曲江》(《香奁集》)
鞭梢乱拂暗伤情,踪迹难寻露草青。
犹是玉轮曾辗处,一泓秋水涨浮萍。
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上联均以视觉或听觉描写客观所见所闻,下联是主观思想叙述。
诸诗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均表现在两联诗句的后句上。其中前者近似于设问,后者则进行解答。如鱼诗“历历(排列成行)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指下生”所述仅是描写进士所题诗句,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其后的“举头空羡榜中名”句才是反映主观思想的点睛之笔。以此类推,“望时平”是相对于“战争”的厌倦;“买钓船”是“绿水边”生活的企及;“涨浮萍”则对“露草青”景色的遗憾。
从对仗上看,诸诗上、下联诸句均遵守“流水对”的原则,即诗句间在含意上下相承,二者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其二,抒情诗比较
《秋怨》鱼玄机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yù白头。
《春愁》韦庄
自有春愁正断魂,不堪芳草思王孙。
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
《新秋》(《香奁集》)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这三首诗的共同点都是以述主观情绪为题。在内容上,上联均是言情、写景,下联都是写景、述事。
在结构上,上、下两联之间都是因果关系。如“足愁”是导致生理状况“白头”的原因;“正断魂”是导致“独倚门”行为的原因;“动扇愁”是导致“枕上流”行为的原因。
在时态上,如果说诸诗的上联均构勒出一个季节的宏观背景,那么,下联则进一步指出每天的具体的时间。即“满庭秋”与“夜夜”“春愁”与“黄昏”“新秋”与“更深”。
其三,酬答诗比较
《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鱼玄机)
无限荷香染暑衣,阮郎何处弄船归。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韦庄)
别筵人散酒初醒,江步黄昏雨雪零。
满坐绮罗皆不见,觉(意识到)来红树背(装裱)银屏(屏风)。
《中春忆赠》(《香奁集》)
年年长是阻佳期,万种恩情只自知。
春色转添惆怅事,似君花发两三枝。
很明显,从联间关系看,诸诗上联都是客观行为的描写,而下联则是主观情绪的抒发。再从句间关系看,诸诗上联后句是前句行为的持续;而下联后句则以形容对前句进行补充。
第二,从诗作所反映的业余爱好方面,垂钓嗜好是她以一贯之行为特征
在鱼玄机时代,由于对垂钓的痴迷,遂将垂钓活动作为创作的素材。才使得《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中产生“花落钓人头”的形象描写。而《酬李郢夏日钓鱼回见示》、《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中:“犹得双双近钓矶”的叙述证明,这位李郢曾是她的钓友。《情书(一作书情寄李子安)》:“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证明,垂钓是她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节一种方法。
在韦庄时代,她对钓鱼的痴迷达到了高潮。其《关河道中》:“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