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赠:

    衔杯国门外,分手见残阳。何日还南越,今朝往北荒。

    砂城经雨坏,虏骑入秋狂。亲咏关山月,归吟鬓的霜。

    黄滔担心韦庄碍于面情,不会去找郑延昌,又写了一首诗寄给韦庄,其《寄友人》云:

    君爱桃李花,桃李花易飘。妾怜松柏色,松柏色难凋。当年识君初,指期非一朝。

    今辰见君意,日暮何萧条。入门有势利,孰能无嚣嚣(虚伪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应试机构以势利眼看人,难道我们就不能持有一点虚伪吗?这年头,不拉拉关系,托一托关系也是不行的。

    韦庄听从了黄滔的建议,事不宜迟,立刻动身去河东道去找郑尚书。她出了潼关,乘船顺黄河向东,在垣县上岸,其《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云:

    白云红树琅东,名鸟群飞古画中。仙吏不知何处隐,山南山北雨。

    她找李书记有什么用意虽说是未知数,反正寻李书记不遇后就直奔绛州(今新绛),成不成死马当做活马医吧!韦庄《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体现了她对郑尚书所说的大概内容:

    朝朝沈醉引金船,不觉西风满树蝉。光景暗消银烛下,梦魂长寄玉轮边。

    因循每被时流诮,奋发须由国士怜。明月客肠何处断,绿槐风里独扬鞭。

    其中“因循每被时流诮,奋发须由国士怜。”的意思就是说,面对屡次应试失败后世俗人的冷嘲热讽,为了事业,为了成功,她也顾不上这些了,希望“国士”能怜悯她这种情况。

    辞别郑尚书后,她听说新绛北边的平陵就是前朝武皇的故里。于是,又继续北上到了平陵(今文水县东二十五里)。

    唐天宝七年(747),文水县府尊唐玄宗关于“在历代帝王肇迹之处修葺庙宇”的诏令,为武周皇帝武则天在故乡建庙塑像,并尊为“则天圣母”庙。韦庄站立在武皇像前,回忆当年武皇事迹,感到万分敬佩,心想:“看看我,现在为了取得为国效力的资格,考个进士都这么难,可想而知您当年取得皇位之难。”

    在此韦庄还访谒了平陵的老将军,作《平陵老将》云:

    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

    匹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

    随后,又渡过黄河到绥州(今陕西绥德)寻访。绥州作为关内、河东、关内北道的jiāo通枢纽,是汉时昭君出塞、归汉、汉武巡边的必经之路。在此作《绥州作》云:

    雕yīn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其诗反映,正是因为与王昭君是同一xìng别,同样拥有离乡背井的经历,以及“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的同一生理变化的三个共xìng,就决定了韦庄对“明妃”持有惺惺相惜的心理状态以及到绥州寻访的必然xìng。

    离开绥州,韦庄乘船沿黄河边向南直到潼关,返回长安。那么,有了当朝宰相的帮助,此次韦庄的最后冲刺应该没有问题了吧?请看下章分解。

    正文 第三十八章 中第进士喜且悲

    第三十八章中第进士喜且悲

    更新时间2008-8-2917:02:40字数:3673

    上章说到韦庄为了中第进士,去绛州找郑尚书求助。作为一个“国家级干部”,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官,国家大事都管不过来,还犯得着为这等区区小事开金口吗?能为这点小事落个贿试的坏名声吗?不能,再说他为这点事丢了官也不值得。由此说韦庄考进士一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