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摧残不是当时貌,流落空余旧日贫。多谢青云好知己,莫教归去重沾巾。(《投寄旧知》)

    看来感谢的有些早,不幸的是这次她又落榜了。对于韦庄此次落榜的表现,好友李郢在《送友生下第出关》中是这样描叙的:

    天无名玉未焚,几飘凝泪泣青云。挈将孤剑家何在,叫断重阍帝不闻。

    花笑旅人惟赖酒,镜欺双鬓莫言文。糟床滴沥余声尽,还典重裘又送君。

    几经挫折,韦庄已经哭不出来了,只是“惟赖酒”。到底是在那个环节上出了问题了呢?为什么连宗教人士的话也不起作用了?她百思不得其解。其诗《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云:

    五更残月省墙边,绛旆旌卓晓烟。千炬火中莺出谷,一声钟后鹤冲天。

    皆乘骏马先归去,独被羸童笑晚眠。对酒暂时情豁尔,见花依旧涕潸然。

    未酬阚泽佣书债,犹欠君平卖卜钱。何事yù休休不得,来年公道似今年。

    事实上期盼来年的公道,就如水中花,镜中饼,也是靠不住的,最终还得靠她自己的努力。

    其诗《杜旧居二首》:“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充分表达了“伤时叹凤”式的伤感与忧愁。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大概是应了阿汪的话,韦庄虽经磨难,也是吉人自有天相,就在她感到绝望失望之时,遇见了故友黄滔。

    黄滔听了韦庄此次应试失利的述说后,对韦庄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他做诗安慰韦庄道: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

    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寓言》)

    诗中“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名瑗,是一个求进甚急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黄滔以此人比喻韦庄,可见他对韦庄的期望值很大。临别时他又以诗鼓励道:

    莫恨东墙下,频伤命不通。苦心如有感,他日自推公。

    雨夜扁舟发,花时别酒空。越山烟翠在,终愧卧云翁。(《别友人》)

    并给了韦庄“他日自推公”的承诺。黄滔自己都没考上,反过来还给韦庄一个承诺,这不是说大话吗?原来他向韦庄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郑延昌。

    那么,郑延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本事,到底是何许人也?据《旧唐书昭宗本纪》载,郑延昌在景福二年(893)六月,任“中书侍郎、平章事郑延昌兼刑部尚书。”恰巧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新唐书郑延昌》对郑君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字光远,咸通末,得进士第,迁监察御史。郑畋镇凤翔,表在其府。黄巢乱京师,畋倚延昌调兵食,且谕慰诸军。畋再秉政,擢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大顺二年十二月)进累兵部侍郎,兼京兆尹判度支。(景福元年三月)拜户部尚书,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福二年六月)兼刑部尚书。”说白了,此人就是当朝宰相。所以,找“国家总理”一级的人物帮忙还能有错吗?

    据黄滔《赠郑明府》、《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缄》等诗的内容判断,黄滔与郑延昌是多年的老jiāo情。黄滔辞别韦庄后,当即给郑延昌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虽不得而知,但其诗《绛州郑尚书》:“谁谓唐城诸父老(喻指韦庄),今时得见蜀文翁(喻指郑延昌)。”的意思就是说,介绍一个老友来见您,具体是什么事并没有言明。总而言之,黄滔此举,为韦庄此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xìng的作用,也是韦庄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假如没有黄滔的帮忙,韦庄还不知道要考到什么时候。

    对于黄滔的推介,韦庄当时并未做出明确的表示,只是说自己心里烦,想去游边,临行时黄滔作《送友人边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