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为什么说这个李近仁就是李亿呢?因为从字形上看,如果将“仁”字中的“二”,从右上自左下,斜画一直线,就成了“乙”字形,再加上“亻”不就成了“亿”了吗?故称之为“李近仁”。

    其诗意即,今天逢喜听到喜鹊叫,昨晚在灯下拜了所结灯花。烧着香火出门迎接我的那个他,不羡慕七七牛郎织女家。此诗洋溢着久别重逢的喜庆之气,诗中“潘岳”即指李亿。其“不羡牵牛织女家”相反是对他们“牵牛织女”关系的肯定。从幼微上述诗作内容反映,一方说明李亿借此机会在长安又确实与幼微团聚一回。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并不知李亿此次回京的本意。也就是说李亿对幼微只说是特意回京探望于她,实际上,他的确无法对幼微直说分手。就采取了迂回的手法,先将她安顿到咸宜观。幼微一旦有了着落,如此一去不返,在良心上也过得去。

    由于咸宜观是鱼幼微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所以,恕笔者对咸宜观多嗦几句。咸宜观位于唐代亲仁坊西南偶,(亲仁坊位于今西安太乙路南段以西至测绘局附近,友谊东路以南至建设路之间。)即今旅馆村所在位置。鱼玄机的身世之谜被揭开后,说不定这里还会重建咸宜观,并使之成为西安市又一著名旅游景点。

    咸宜观原是唐睿宗李旦未称帝时的藩王府,玄宗开元年间,又改成了昭成、肃明二皇后庙,谓之“仪坤庙”。睿宗崩后,昭成皇后神位随入太庙,而肃明则留于此。开元二十一年(733),肃明皇后亦附入太庙,遂成为肃明道士观。宝应元年(762)唐明皇死,咸宜公主到这里出家,遂更名曰:“咸宜女冠观”。起初,此观的规模相当大,咸宜观内壁画都是丹青名手所作,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载:“(亲仁坊咸宜观)殿外,东头东西二神,西头东西壁吴生(道子)并杨廷光画,骢间写真及明皇帝、上佛公主等图,陈闳画。”就是说,咸宜观天尊殿内的仙人壁画,和供奉的道士的画像,都是陈闳的手笔。兴元元年(784)咸宜公主去世,开成四年(839)女道士李玄真因有孝行,被“配咸宜观安置”。二十九年后的咸通九年初(868),鱼幼微入咸宜观。

    来到咸宜观,当李亿把鱼幼微介绍给咸宜观主,又将家里的情况如实向观主做了陈述。咸宜观主是一个十分惜才爱才的人,就开始不客气地数落李亿:“当初你娶她时,事先也不征得你老婆的同意。现在弄到这步田地,不但害了自己,闹得家庭不和,还害了鱼幼微。这证明你根本就没有能力照顾她。既然你把她送到了我这里,以后就不要管,我要把她调教成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观主的一番话,正合李亿之意,也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如此不但解脱了自己,使自己在情感上对鱼幼微有所jiāo代,也不枉夫妻一场。更值得庆幸的是,还使得鱼幼微往后的生活有了着落。

    听罢此话,李亿赶紧抱拳谢恩:“卑职这里谢过师父!日后若有荣升之时,必当重谢!这里有私房钱若干,现在奉上,权当是卑职供于观中的灯油钱,观主可不要嫌少。幼微往后可就拜托给您了。往后如有什么地方用得上我,尽管说,我会尽力而为的。”

    李亿向鱼幼微道别后,又向观主拱手道:“小生就此告别,后会有期。”

    李亿返回晋城时,幼微委托温庭筠前去相送,作《送李亿东归》云:

    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风澹dàng归客,落月殷勤早莺。灞上金樽未饮,宴歌已有馀声。

    此诗意即,荒山遥对秦川树,皇宫斜着通达渭城。离别之路青青杨柳柔弱,前边溪中青苔浓郁。春风和煦,怡拂归回之客(李亿),落月下情意深厚的莺鸟(因善歌自喻)。灞水边酒尊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