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以时间来换取了解吧!
大中十年(856),邻居李郢如愿中第当了进士,听说考试那天投主考官一诗云:
十年多病到京迟,到日风霜逼试期。线不因针何处入,水难投石古来知。
青烟寒更恨,白发星星晓镜悲。可惜龙门好风水,何人一为整鳞。
石帆山下有灵源,修竹茅堂寄此村。闭户偶多乡老誉,读书精得圣人言。
来时已作青云意,试夜忧生白发根。十五年余诗弟子,名成岂合在他门。
(《试日上主司侍郎》)
主考官大加赞赏,遂报批中第。
对于幼微与温庭筠的jiāo往,鱼母一开始并不在意。可是,随着温庭筠来家次数的增多,再加上他曾经救过孩子一次,又不辞辛劳地教授孩子读书、做诗、垂钓等,这些感激之情慢慢地升华为爱情。她觉得温庭筠此人面相虽丑,年纪也老了一些。但心底善良,乐于助人,又十分喜欢幼微。自己寡居多年,如果他能成为幼微的继父,这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机会。在庭筠未赴方山前,她不好意思提出,幼微以树相喻的事情自己又不知晓,待庭筠就任方山后,不再来家中,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爱上他了。但此事又不能给幼微说,只是整日里少言寡语,守在织机旁,不停劳作。
幼微见此情形,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遂对母亲说:“是不是想念温兄了?”
鱼母说:“去去去,小孩子知道什么。”
幼微接着对母亲说:“其实我前一段时间都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温兄。”
鱼母急切地问道:“温兄怎么说?”
幼微说:“他说要从长计议,征得您的同意才行。”
鱼母责备道:“你这个鬼丫头,不早一点告诉我!”
幼微兴奋地搂着母亲说:“这么说你答应了,只可惜温兄已经走了。”
鱼母说:“这种事情是要当面清楚的,傻孩子!”
幼微说:“不要紧,我可以再给他写封信。”
幼微赶紧找来纸笔写道:
温兄在上:
兄至方山,已近经年。是否因公务繁忙,久无音信。不知在彼食安否,体安否,幼微及母甚为担心。烦请复信告知,以慰其情。
兄至方山,幼微及母甚是寂寞。母亲因之,织锦不息,日见消瘦。幼微不忍,遂将去年之树喻之事,告知于母。母责幼微不早告知。看来,母亲已经同意,不知为兄意下如何?
兄至方山,杜韦氏奇事连连,一智一蠢,庄民频传。先是京兆尹韦澳,为官清廉,不畏强权,巧辩皇上,公正执法,处置国舅庄吏,受民称赞。
再是司农卿韦廑为得夏州节度官位,求术士占算,术士反诬其有异志,yù报之于朝。韦廑慌乱失智,将家中财物尽数赠送,以堵其口。术士得财自炫于外,被巡吏怪为盗而捕之,情急之下术士如实招来,后报之于朝。皇上将术士处以杖刑,韦廑贬为永州司马。庄民评之惜哉蠢哉。幼微就此书之,以搏为兄脍炙一笑。
另外,与兄同住李郢,现已高中进士,特此报喜,与之同乐,愿为兄勿念。
后附诗《早秋》以寄之,愿为兄赐教: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fù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幼微拜上
诗中“思fù”所指即自己的母亲,也就是说,将她母亲目前已经开始“相思”的信息传递给温兄。
庭筠接信阅毕,莞尔一笑,自言自语地称赞道:“幼微开心果也,若能真成吾女,此乃上辈所修福也。”庭筠知道鱼母已经对自己产生好感了,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