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谢(庄)诗异于灵运山水(诗),持曲径通幽,随物赋形之术。重山水景色之会意,且以山水之象表达情志,了悟浮生起落。以‘巧构’更胜一筹。如其《游豫章西观洪崖升》是也!”
他接着讲:“谢(庄)诗之绩在于融诗、赋为一体。有唐以来,诗体由古而律,中规中矩,逾行规整,及至求形失意之滥觞,急待改观。常言道:‘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为兄断言,谢诗之杂体必为此后诗体新制之兆,吾等不妨先行习之,便可为引领新制之先行。”
幼微当时年龄还小,听不懂庭筠的讲解说。庭筠并不理会这些,他相信,幼微会在靡靡之中(潜意识)中记下自己的话,等她长大一点的时候一定会理解。
他接着讲道:“比方说,其《怀园引》,综五、七、杂言和楚辞词句,读来铿锵起伏,错落有致,蕴乐感于其中,别具一格。不但适于灵活多变的赋情达意,若与乐相合,必为新制之先声。”
实际上,早在多年以前温庭筠就开始填词。鉴于他对词的衷情,可以说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他的手中才真正为人所重,经五代与宋代词人的共同努力,终于使词在文坛蔚为大观。
小幼微对庭筠的文才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对他的乐善好施感激不尽。自打卖花被温兄所救,家里就一直得到温兄的真诚帮助。当时若没有温兄在关键时刻的帮衬,母女二人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着呢?现在,温兄几天不来,鱼母和幼微都感到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此时鱼母总是要问一下,你温大哥这几天怎么没来?如果说幼微在懵懂中对表现为男xìng的温庭筠的帮助不能给予回报而心怀感激的话,那么,这种感激的日日积累终于化而为爱。当然,十岁小孩子的爱自然不会是男女之间的情爱,她的爱只能是一种异xìng小辈对异xìng长辈十分依赖的爱。
看得出来,温兄也是打心眼里喜欢自己,要不,一个独处的男人,这么倾心帮助我们到底是图什么?也许是恋父情结的驱使,从小失去父爱的幼微产生了一个十分奇怪的念头,尽管庭筠的年龄都足以成为自己的爷爷,但她还是希望寡居多年的母亲嫁给他。这样以来,她们母女二人也就有了依靠,一个残缺的家也会因为有了一个男子汉顶梁柱而复圆。可是,温兄到底会不会答应此事呢?自己该怎样向温兄挑明呢?正在苦苦思索的时候,她眼睛一亮,便有了主意。到底是甚主意,请看下章分解。
正文 第八章 树喻认父庭筠落第
第八章树喻认父庭筠落第
更新时间2008-1-2415:16:00字数:3448
原来,庭院中的三棵小树映入幼微的眼帘,在凝望中以高、低、中一字排开的三棵小树忽然化成温兄、自己和母亲三人在一起,这不是理想的三口之家吗?她在心里憧憬着温庭筠成为自己父亲后的美好生活时,顿时从心底升起一股幸福的暖流。那么,怎么才能使温兄接受这个要求呢?做诗不是讲究赋、比、兴之法吗?不如就以这三棵树作为比喻,说出自己的意思。做出决定后,就日日盼着温兄的到来。
终于有一天,温庭筠照常来到鱼家,进门就看见小幼微正坐在屋门前出神,便问道:“幼微又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啦?”
幼微说:“不是遇到,而是一直不开心。”
温庭筠:“那是谁惹得幼微不高兴,说出来,看看为兄能不能给你释难解惑?”
幼微一边起身走到三棵小树旁,一边说:“谁也不是,温兄你看,这三棵树长在这里好像是一家人一样。”
温庭筠没有料到小幼微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还以为小孩子又在突发奇想,就随口应了一声:“是啊!旁边两个是大人,中间携一稚童。”
幼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