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这份情感。
即刻回信道:
幼微:
来信收到,内情尽知,这里一切安好,请与汝母尽管放心。果如尔料,公务如山,日日忙碌,未及时回信,还请见谅。至于树喻之事,只有当面论谈为好,实在不宜书面答解。chéng rén之事,并非简单所想,个中原因,日后终会知晓,容兄仍持“从长计议”以答,还望尔等多多保重才是。
来信所及韦氏官场中事,的确奇特,一正一邪,皆出于韦家,可见为官,要以德见长,为兄就此领教,以至于引以为戒。
感谢将李郢中第之讯告知于兄,为兄正为不知其能中(进士)否而着急,此信可称为及时雨也。
公务繁忙,不再赘述。并附《早秋山居》一首以答: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兄庭筠
诗中描绘了方山如画的景色,其最后一句“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充分表述了自适自足的心情与心境,没有参杂任何感情成份。
幼微接信后感到非常失望。不久,李郢也欢天喜地地去湖州上任去了,家中只剩下他媳fù一人。幼微感到更加孤独和寂寞,整天除了钓鱼,就是在家熟读诗书。不过,李郢的中第,倒使得幼微产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考上进士,骑马戴花,在曲江饮宴题诗,进朝为官,那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威风,何等的光宗耀祖。于是,就对与科举考试的相关信息开始关心起来,成了中榜进士的崇拜者(粉丝)。
很快,又过了一年,到了大中十二年(858),据考,如果说青龙寺位于唐新昌坊的东南偶的话,那么,与之同坊的崇真观,其“南楼”就应与青龙寺南山门同在新昌坊之街南。
大中十二年(858)春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瓦蓝瓦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向南望,蓝天映衬下的终南山郁郁葱葱,一片翠绿,春意盎然。崇真观南楼前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阵阵暖风吹来,使人感到十分惬意怡然。一切都证明这里即将举行一场盛会。原来,当年中第的新进士们将要在这里题名显荣,人们早早地等候在这里,yù与中第的进士们同庆中第之喜,同享中第之乐。同样,得到消息的鱼幼微也与同伴一起前来观看。
少顷,身着绛红衣服,斜挎绸带大红花的进士们骑马鱼贯来到楼前,只见他们翻身下马,立成一排,先向围观的人们行拱手礼。然后,依次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笔,饱蘸浓墨,在红榜上题名做诗。不一会,在人们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中题名仪式结束。然后,进士们又骑马到曲江参加皇上为他们举行的盛宴。
幼微与同伴这才走向前去欣赏进士们的墨宝杰作。进士们到底写了些什么,由于没有史载,不得而知。当时站在人群中的幼微,也因为个子矮,不能完整地看到诗句的全部内容,只能仰着头看见诸位进士的名字。她一时冲动,诗兴大发,就抓起笔,从人群中挤到甲等头名李亿的诗下题道: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刚一写完,就有人进行评论,只听得一个人嘴里不断发出啧啧声,说:“瞧!瞧!这姑娘的诗,写得不次于新科进士。”
这首诗好在那里,首先让我们用现代的目光进行分析。该诗前联的上半句在宏观上描写自然景色,后半句将笔墨具体集中于题诗榜。一上,一下;一宏观,一具体,相互照应,浑然一体。后联则抒写主观体验,上半句叙述当时与周围人关系的心境,表现了因“罗衣掩诗句”,即别人的衣服阻档了幼微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