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不必有求于谁。

    4c善养生者无死地,人们一直在说养生,那么究竟何谓养生?《养生主》有这样一则典故: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这则故事翻来倒去,所谓养生者无非一个“顺”字,人对于身体的使用正犹如厨子对于刀的使用,顺而天道无伤,人则度百岁而身体无衰,逆则早衰而中道夭折。正常人壮年之后,倒行逆施的后果就慢慢显现,脉衰则面焦发堕,脏衰则齿落形坏,加之筋骨解堕,体重善忘,佝偻跛行。人们认为衰老是自然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人们以为每个人都会死,但实际上衰老是因为违背了自然规律,而真人则会得到永生。

    其实不仅是养生,治理国家同样如此,无非一个“顺”字。《师传》曰:“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优,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岐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海论》曰:“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岐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逆阴阳而行,精气则会大大损耗,人就会衰老,而衰老又会制约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受到制约,则精气便会相应的减少损耗,所以对于自身而言,衰老又象一种制约机制,以限制人们的活动的方式,达到减少精气消耗的目的,进而最大可能的去延缓人的夭折。

    既然提到养生,那么在被阴阳主宰的这个复杂世界里,普通人要如何养生呢?答案当然是调和阴阳,那么且简单阐述养生与时间上的大体对应做法:

    《四气调神大论篇》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金匮真言论篇》曰:

    帝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