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世俗之人皆以为此方能成为“明王”,事实上明王之治天下大治,而该段所描述明王之作为显然有违人的天性,而且该要求人即使再贤明勤勉也难以做到,所以所谓的“大同世界”只是理想中的世界。故而下文又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c汤c文c武c成王c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我们一直在讲无为和有为,但是到底何为“无为”,何为“有为”呢?《庚桑楚》曰:“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意思是:道,是德的钦敬。生命,是德的光华。性情,是天生的本质。天性有所动叫做作为,作为受伪请驱使叫做失。智慧,是与外物相接而来。智慧,就是谋划。智者也有有所不知,就像斜着眼睛观察。有所举动却出自不得已叫做德,作为而非为己叫做治,名声与物相反,而天性与物相顺。可知,有为是指做事受内心驱使,自然天性有所波动;无为也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行为处事符合自然天性,内心无所波动。人好比一片有思想而顺水漂流的树叶,随波漂流自由自在叫做无为,而欲逆流而上或加速而下则称为有为。)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