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同世界的制度也有,而且只有一个,就是“朴素”,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解决世界上一切难题的“大制”。如果说世界果真有永恒不变的真理的话,那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朴素”。《天地》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泛观而万物之应备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此即所谓大制,非但治人,又可统帅万物,使鬼神敬服,这才是真正的掌管世界,人类真正要成为的样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天下都知道美为何是美,就丑陋了。都知道善为何是善,就不善了。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谐和,前与后互相跟随,是永恒的。因此圣人以无为处事,以不言施教。万物兴起而不为其始,化生而不占有,作为而不自恃,成就而不居功。正由于不居功业,才不会失去功业。)
(备注:1c上段讲大制不割,而该段前半部分正是对于大制不割的解释。
2c《天瑞》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世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告诉人们,万物皆从一中出,物盛于此,必亏于彼,所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即是丑,皆知善之为善即是不善。所以一个人在某方面如果特别突出,那么他其他方面就会受到削弱,《天地》曰“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好比每个人原本都是一块同等大小圆形的橡皮泥,你的所有才能都混沌在里面,而当你开始理智的成长,某项或某些才能开始突出时,就好比橡皮泥突出一根刺,刺越大,橡皮泥的整体就越小,所以有些人是数学天才但自理能力差的一塌糊涂,所以有些人体型庞大但精神软弱。如果人人都有大德而不自显其能,那么天底下也就没有美丑善恶,正如《周易·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是人类社会最终要到达的终极模样。
3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阴阳相生又对立转换,这是世界的规律。所以正义永远不会被消灭,邪恶同样不会。阴阳相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既有太平盛世也有战乱凶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善恶,如果想彻底消灭邪恶与一切阴暗,那就要连同正义和光明一同消灭。这或许就是所以的灭世吧!你一定不希望看到。故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世上之人皆有所作为,只要有所作为,便要在阴阳的对立中轮回,而好事又可变为坏事,坏事又可变为好事,谁能把握其中的度(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呢?
4c“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此即无为之大为,此实为明王之大治,《应帝王》曰:阳子居见老聃,曰:“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倦,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老聃曰:“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c执嫠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