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翻译:《易》的兴起,大概是中古时代吧!作《易》的人,大概充满着忧患吧!所以履卦,是德的基础;谦卦,是把握德的手柄;复卦,是德的根本;恒卦,是德的修固;损卦,是德的修养;益卦,是德的宽裕;困卦,是德的辨别;井卦,是德的处地;巽卦,是德的制定。履卦,和悦而践行;谦卦,尊让而光大;复卦,微小而能识辨于物;恒卦,杂乱而不厌倦;损卦,起初难以后易;益卦,增长宽裕而不造作;困卦,穷困以致通达;井卦,居其所而迁徙;巽,权衡而隐藏。履卦以和悦行事,谦卦以至人行礼仪,复卦教人自知,恒卦教人恒守“一”德,损卦教人远离灾害,益卦教人谋利,困卦教人少怨,井卦教人辨义,巽卦教人权宜行事。
备注:该段可知“德”之广大,履卦c谦卦c复卦c恒卦c损卦c益卦c困卦c井卦c巽卦之德都由“德”分支而来,我们已经知“道”为何物,却不知“德”为何物,其实此“德”与《道德经》之“德”同,真相且留到后面揭晓。)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翻译:《易》作为书不可能穷尽(万物之理),作为也经常变迁,变动而不固定,周流六合之间,上下无有常规,刚柔相互转换,不可当成不变法则,唯有适应其变化。其出入之变来衡量外内变化以使人知畏惧,又明示忧患和过往之事。虽没有师保教导,但如同在父母身边。起初若依循辞而揆度其类,就有规章可寻,若不是对的人,道不会凭空行于世。)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翻译:《易》作为书,推原求末,作为本质。六爻错杂,代表一定时间内的事物。其初爻难以知晓(事物全貌),其上爻则容易知晓,是其本与末。初爻比类事物开始,最终发展成(上爻之)结果。如果杂合事物,阐明德行,辨别是非,就必须凭借中间爻才算完备。噫!也要求得存亡吉凶,安居便可以知晓(指借助《易》而不必奔走观察)。智者观玩彖辞,则可以理解过半。二爻与四爻有相同功用,但爻位不同,它们的吉凶也不同,二爻多荣誉,四爻多畏惧,因为近君之位。阴柔之道,不利于远离之人,其大体归于无咎,因其功用柔顺而居中。三爻与五爻有相同功用,但爻位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因其贵贱等级不同。大概阴柔处爻危险,阳刚就能取胜吧!
备注:1c“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与之前所讲类似,世人不能明察细微,故而知结果不知原因,尤如众人皆知病之所起,不知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