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生;知树之所倒,不见树之被伐。
2c“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解读六十四卦卦象时,对于每爻的分析尤为重要,初爻为事物变化之初;中间四爻为万物杂合变化过程,其中二爻多赞誉,因其柔顺居中;四爻为多俱之处,因其近君之侧,伴君如伴虎;三爻多凶,因其分权九五而居于其下;五爻多功绩,因其为天子,位居极尊。)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翻译:《易》作为书,广大而完备,有天道,有人道,有地道。兼备天地人三才而两相重合,所以为六爻。六爻不是其他,是三才之道。道有变动,所以称为爻。爻有不同等级,故称为物。物错综相杂,所以叫文。文有得当与否,所以吉凶就产生了。
备注:六爻自下而上起,下两爻为地道,中两爻为人道,上两爻为天道。当然,三极之道也以各种形式反映在人身,例如掌纹。且多嘴几句:福相者,掌纹多清晰流畅,主次分明,掌中又有称之为“川”字纹的三大主线,自下而上:天尊地卑,故地道纹在下,天道纹在上,而人道纹居中。天道资始地道资生,即所谓阳化气阴成形,即所谓天资助人以灵,地资助人以形,天道从根本上决定人的社会形态,人是以感情维系的社会形态,故天道纹又称感情线;地道从根本上直接决定人的生命形态,人得以养者又得之以害,物有起盛衰败,人有生老病死,故地道纹又称生命线;人生于天地之间,圣人通天下之志,而定天下大业,小人则逞己能勉励以成己志,众人各显其能,故人道纹又称智慧线。而其掌内之小掌线纹则是千变万化,名称繁多。人亦因情况不同,掌纹情况千变万化,这里不多加叙述。)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c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翻译:《易》的兴盛,大概在殷代末期,周代德业隆盛之时吧?反映的是文王与纣王的事情吧?所以《易》之辞有危俱意味,使怀危惧者得平安,使怀安逸者为倾覆。《易》道十分博大,万物皆在其中。从始至终保持危俱意识,就大体没有过错了。这就是《易》之道。
备注:“惧以终始,其要无咎”,身处纷繁复绕的世界,无论哪个朝代,牢记此八字,可保终身无害。)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渐;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翻译:乾,天下最刚健的,其德性永远平易,却能知艰险;坤,天下最柔顺的,其德性永远简约,却能知阻难。其能和悦人心,体察诸侯忧虑,判定天下吉凶,促成天下勤勉的事业。所以知变化而言行,吉事便有祥兆。观象可知器物,筮占可知未来。天地设立位置,圣人成就天地功能,人与鬼神各自谋事,百姓也参与其功能。八卦以卦象告知,爻象以实情说明,刚柔相杂,吉凶就可以显现了。变动而利于表达,吉凶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