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ze民不与也;惧以语,ze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翻译:孔子说:“小人不对不仁感到羞耻,不对不义感到害怕,不见到功利不能勤勉,不用刑威就不能惩治,小的惩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这是小人的福气。《易》说:‘履校灭趾,无咎’就是这个道理。

    善事不积累不足以成名,恶事不积累不足以自取灭亡。小人将小善视为无益而不去做,把小恶视为无害而不去掉,所以恶行积累到无法掩盖,罪大恶极而难以赦免。《易》说:‘何校灭耳,凶。’”

    孔子说:“危险者,是安居其位的人;灭亡者,是保有其现状的人;动乱者,是享受太平之世的人。所以君子居安而不忘危,生存不忘灭亡,太平之世而不忘祸乱,所以生命安全而国家可以保全。《易》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孔子说:“德行浅薄而位处尊贵,才智低下而图谋大事,力量微小而肩负重任,很少有不遭殃的。《易》说:‘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是指不能胜其任。”

    孔子说:“知晓细微的神奇吗?君子与上相交不谄媚,与下相交不渎慢,他知晓几微吧!几,是变动的细微,吉凶的先兆。君子见几而动,不待终日。《易》说:‘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坚贞如磐,哪里需要一整天,就可决断明识!君子知几微知彰著,知柔顺知刚健,是万众的仰慕。”

    孔子说:“颜氏的儿子,大概知晓几了吧!有不善没有不知道,知道就不再重犯。《易》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附著交感,万物化育均匀,男女精气交he,万物化育衍生。《易》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说的是归致于一。”

    孔子说:“君子安定自身而后行动,平易其心后说话,确定交情后请求。君子能修养到这三种德行,因此安全无害。危险而行动,ze民众不助。恐惧而说话,则众不响应。没有交情而请求,ze民众不帮助。不帮助,伤害的事就来了。《易》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备注:1c“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而弗去也”。佛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这个世界上,万物不离阴阳,有因必有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