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任何尺度上,绝对不存在有因无果的事情),只要有所作为,无论善恶,无论大小,都有其结果相对应。以聚沙成塔为例,一粒沙不是堆,二粒也不是堆,那么究竟是增加到那一粒成了堆呢?

    物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谷堆悖论”与此同理。至于哪一粒我们不敢说,但这个堆确实是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形成的,就好像无数0相加,也是在某一个临界点突然等于1;就好像宇宙之初无数的空间压缩弯曲,也是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变成的物质。在未形成堆之前所放的每一粒沙,都是一个因,这就是“几”,或者叫“细微”。说到细微,且来看“质量守恒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是一个严谨的物理学定律。但请认真想一想,化学反应中有能量被吸收或者放出,而物质又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请问能量从哪里来又从哪里减少的呢?

    也许你会说,无数的实验都证明了,物质确实没有增加和减少。那么我问你,用称吨的称能不能称出克的变化,用量米的尺子能不能量出毫米的变化?显然不能!说到底还是人目光短浅,不能察觉细微的变化。物质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但转换率太低了,非常非常巨大的能量才能转化成很少很少的物质,而很少很少的物质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解释了为何太阳能经久不息的释放巨大能量之谜了。这是可以验证的,专家学者总会有各有办法。

    基本上,质能方程与物质不灭定律是相互矛盾的,质能方程告诉大家物质与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物质不灭定律告诉大家物质永远不灭。那么谁对谁错呢?答案是,它们都对,或者都错了。归根究底还是尺度的不同,在宏观尺度上,质能方程就比较显然易见,到了常规尺度上,就退化成了质量守恒定律,而质量守恒定律到了微观尺度又不适合了。

    2c《易》曰“善不积不足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当质量引起量变时,结果是显然易见的,所以你要知道,遭报应这种事情,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你更要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大地不会不分好歹,上天也不会错勘贤愚,万物疏涂同归,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3c“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一阴一阳谓之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此之谓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u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翻译:孔子说:“乾坤是《易》的门户吧?乾,为阳u;坤,为阴物。阴阳交he其德,刚柔各有体性,以体现天地所为,以通达神明的德性。其称名,庞杂但不越界,推考其事,大概是衰世末代的意味吧!”《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使微者显著,将幽隐阐明,打开《易》,以恰当的概念辨别事物,准确的文辞判断事理,就完备了。它称名虽小,所象征的事类却广大,所寓含旨意深远,所系文辞华美,语意隐晦而合乎中理,叙事直白而深邃。用“二”去济助民众行为,阐明失得的原因。

    备注:贰即二,指阴阳,天下事物繁杂纷乱,六十四卦应变无穷,然究其理终不出阴阳二字。)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