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与古人对人的认识是不同的,在此之上发展而成的医学也有较大差异,现代医学将人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中医学则认为人与自然宇宙本为一体。现代医学是现代科学无数分支中的一支,而中医学则是宇宙整体观的一个体现。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所谓的中医学并非现代人掌握的可怜残缺而又漏洞百出的中医学;第二,所谓的古人生活的年代比你想象中要更早更早,《内经》产生的年代也比现代人定义的更早更早。
你肯定会有疑问,一来这个更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二来为何我们只拿《内经》说事,其他诸如《难经》c《脉经》,甚至印度的《奥义书》都有关于人体的详细论述。
让我们先从《内经》说起,自问世以来,《内经》便以极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此后历代医学家著书立说c临床实践无不以其作为理论依据,可以说没有《内经》就没有中医学。但问题是这本书一经面世,其理论之宏伟与深奥便犹如一座设施极其完备的惊天大厦伫立眼前,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这座大厦里东跑西颠,惊叹不解,从不能为其添砖加瓦,至于药方与治疗手段也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增减减。现代科学发展至今,吸取几千年来无数代人的发展成果,至今仍未完善,而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无数的曲折坎坷,没有道理在那么落后的年代,人们仍在为食物而挣扎的环境里便能创造出如此宏大精深而又系统完备的天书。所以我的结论是,现代医学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中医学则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它们是两个文明的产物,所谓的上古就是现代人模棱两可,现代科学漠视的那个久远的年代。如果你想得知上古文明以及那个年代发生的事件,它们记载在其他的书里,我们下一本书里讲。但现在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上古文明辉煌灿烂的程度更甚于今。
现代人经过考究,《内经》成书于战国c先秦或者西汉时期,这个结论你笑笑就好。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四大发明不过是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几支,然而中医学天罗地网无所不包,其成就之辉煌远非四大发明相比。例如四大发明中最早的造纸术出现于西汉时期,以后渐渐得到改良,没有道理只有中医学渐渐没落。如果中医学是上古文明的遗留瑰宝,而上古文明走的是物质文明之外的另一条道路,那便能说的通。所以,《内经》宏大而精深的理论并非以唯物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也不是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藏象生命体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据。
也许你又感到奇怪,虽然《内经》不离阴阳,但总是不厌其烦论述五藏,难道上古时代的人看不到人身为肉长?其实不是,既然《内经》偏重于论述五藏与经络,那么应该也会有偏重于外在肉ti的经书。阴阳互为表里,有内自然有外,我们猜测这本书很可能是《黄帝外经》,它的内容一定与《内经》相互补充与验证。《汉书·艺文志》里面确实记载了此书,共有37卷,可惜早就失传了。除此之外,《内经》中还提到几种失传已久的医书,比如《本病》c《九针》c《金匮》c《揆度》c《刺法》等,我们已经不能得知它们原来的名字,或者是否有其他所指,但那一定是治疗方法或者病理的具体论述。
只有非常发达的文明才会产生宏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内经》只是其一,当然也有其他书籍流传于世,说来你可能不信,它们是《山海经》和《易经》。《易经》有《连山》c《归藏》c《周易》三种,前面两种早已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连山》是最早的易经,相传为神农时代所用的易;《归藏》次之,相传为黄帝时代所用的易。《上古天真论篇》中有过“真人c至人c圣人和贤人”四种境界的论述,其中上古有真人,中古有质人,其次是圣人与贤人,也就是说黄帝应该处于下古。所谓的上古文明,又包含上古c中古c下古三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