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黄帝虽然名气大,但距离现代文明还是比较接近的。

    现代学者追溯中国的最早文明朝代为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的儿子启。夏朝是个扑朔迷离的朝代,文字记载与考古证据非常之少。其实不仅是夏,接下来的商朝与周朝同样如此。为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国家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进行了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验收。但由于工程成果报告简本发表后,其结论和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少质疑,因此最终的报告繁本未能获得通过。严格来讲,该工程是一项尚未完成的项目。

    连最基本的朝代断代都如此艰难充满争议,可见其与上古时代之接近。上古文明的流传大多是因为神话,而大禹即出现在神话传说中,也出现于历史记载里,可以说是连接上古时代与近代文明的桥梁。夏朝鬼神色彩浓厚,占卜盛行,商周稍次之。《庄子》中常有三代并称,那三代到底属于上古,还是属于近代文明呢?

    人类文明的记载渐渐清晰开来是从周以后,夏商周这个模糊的时代我们先不去计较。《周易》就比较明显了,它成书最晚,据司马迁考证是“文王拘而演周易”。“演”是演绎的意思,就是由原来的易经重新推演而来。《连山》以艮卦为首卦,艮为山,于是叫《连山》;《归藏》以坤卦为首卦,坤为地,大地象征厚重,万物得之以生,又得之以归藏,于是叫《归藏》。《周易》以乾卦为首卦,乾为天,天象征纯阳刚健,《内经》中也时常谈到食天气的重要性和天之大德,其发之于周,于是叫《周易》。那么有两点就必须要注意:

    第一,文王演周易,说明《周易》完备成书大概位于商末,居于上古文明的末尾。虽然三易名称不同,但天地间的规则,阴阳五行等是不会变的,所以《周易》与《连山》c《归藏》必定多有共通之处,且将三易合一,并称为易经,同属上古文明。

    第二,三种易经过时间变迁,其八卦之方位已然改变。众所周知,易经是一种论述天地间事物发展变化的书籍,目的是令人趋吉避凶,其方位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就说明,曾经发生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令地球的方位改变了,而且是大到诸如磁极倒转c大洪水或者天地分离等足以使地轴发生方向变动的事情。如果人们能够理解《周易》成书的理论依据和凭证,再推断出《连山》c《归藏》的成书年代,那么就可以倒推两者的内容。

    那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这些书籍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猜测,《内经》是为让人民真正认识人类本身,《山海经》是为让人们了解与认识世界,《易经》则是说明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道理,指导人们趋吉避凶进而更好的生存。这样一来,三者就将最微观之处,还有人类本身,加之宇宙的宏大世界结合起来,如果能融汇变通,那就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即道家所讲的“道”。现代物理学的三大板块,量子理论c经典理论和相对论,不也是在微观c普观c宏观的尺度上阐述宇宙的规律吗,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只是现代科学并没有放开视野,走进宽阔之处;只是人类走上了曲折蜿蜒的道路,而且正在付出巨大代价。

    我要长吁一口气,幸亏失传的是《外经》,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于人体研究越来越详细,在显物质与数学和数字方面,现代科学是非常值得信任的,也许可以弥补《外经》失传的遗憾,但假若失传的是《内经》,那不知何年何月人类才能全面的认识自己。

    这并非茶余饭后的闲谈,除开这些玄而又玄的古老书籍作为物证,我们还有活的证据证明上古文明是多么的灿烂辉煌,但是现在不能说,包括你那些许许多多的疑问,比如上古文明是什么文明,又为何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