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他正欲出去问邻里,却见尚简从院外走了进来。那孩子穿着一件脏兮兮的薄衣,小脸又黑又瘦,还有一道血痕。见到四海,尚简愣了愣神,随即忍着泪哽咽,哽了几声,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听尚简道明原委,四海不禁痛哭流涕。他写下一份状词,带着尚简去县衙,要替白敬诚夫妇击鼓鸣冤,惩治凶手。到了县衙大门外,遇见一名往日交好的司吏,姓王名宗成。一番寒暄后,王司吏问他所来何事,四海便据实相告。见左右无人,司吏轻声道:“此案现已了结,定白敬诚暴力抗征,差役迫于无奈,拔刀自卫致其死。至于白妻,是因心病突发猝死,有验尸结论为证。依我看来,兄台此来,决计告他不倒,反倒自取其辱。况兄台刚因罪去职,此番他若反诉你诬告,恐少不了牢狱之灾。”
听王司吏如此一说,四海料到红眼豹为郜华包庇,明知告状无门,却心有不甘道:“白老爷对我恩重如山,即便拼了一条命,我也要那红眼豹偿命。”
“兄台且听我一劝,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事还应从长计议,切不可作无谓牺牲。”王司吏劝道。
稍一冷静,四海觉得王司吏的话不无道理,待日后瞅准机会再手刃红眼豹,为白敬诚夫妇报仇。当下他便谢过司吏,与尚简离开了县衙。
二人先到尚简家。白家的钱粮c细软已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一些家具和一座空空的宅院。家丁也走了,尚简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四海问他:“尚简,你可愿随哥哥到史家河去?”
尚简想了想,点点头。
于是,二人收拾了一些衣物和行李,便锁上院门,朝史家河方向去了。
由于地处偏僻,史家河受巡征队侵扰较少。这里户户种山芋,过冬时将山芋埋在地窖里,当年吃不完,第二年还能吃。巡征队下乡入里,只要银子c粮食和值钱的东西,没人看得上山芋,因此,这一带的民众尚有食物果腹。
尚简到了四海家,殷氏将他当亲儿子看待,吃喝穿戴都放在头里,不让他受一点委屈。四海更是疼惜尚简,很少让他干农活,倒抽空教他读书作文。尚简文字上本就有些功底,此番专心读书,再加上四海的点拨,功课大有进益。在张家的呵护与温情中,尚简渐渐从丧亲的沉痛阴影里摆脱出来。这孩子倒也懂事,不久便称殷氏为娘,令殷氏心中乐开了花。
话说半山县民众久经灾劫,县治周边,处处可见饿殍。此时,以革里眼c左金王为首的革左五营在本地hu一 d一ng频繁,民众眼见生存无望,多投奔革左五营,与官府对抗。五营将士一度夺取了县粮仓,围困了半山县衙。代知县郜华一面火速派人求援,一面收拾细软,作好撤退准备。
合该那郜华走时,革左五营此前的大肆攻剽,已引起朝廷震惊,兵部命郑二阳c牟文绶等六路兵马对其进行围剿,先头部队已临近半山城郊。五营将领闻报,迅即放弃围城,退回到山里。
俗话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是年冬,张献忠攻陷亳州后,一路南下,期至半山县与革左五营会合。张献忠外号黄虎,又称八大王,乃是与李闯王齐名的义军领袖。当时,朝廷军队正同李闯王苦战,哪里腾得出手来对付张献忠?八大王兵马所到之处,伐州克县势如破竹。这一日,郜华惊闻张献忠即将兵临城下,忙令红眼豹率民壮拼死抵抗,自己则带着家小和细软,顺着早先勘察好的路线南逃而去。红眼豹何许人也,他可不做那冤大头,张献忠军马还未到城下,他便令人升起白旗,洞开城门迎大王。
张献忠一路攻伐,兵马有些困顿,原指望在这小县城补充一些给养,未料搜罗半天也没筹到粮饷,以为红眼豹办事不力,盛怒之下,要将他斩了。听到要被斩首,红眼豹连声高呼冤枉。张献忠问他何冤之有,红眼豹道:“大王有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