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桓彝大嘴一咧,劝说道,“太真你冷静点,现在北境凶险,你这么回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因为这个我才急着娶妻生子的,你现在没有子嗣 ,千万不能冒险呀。你应该服丧期满后,就赶紧再成家生子,比起奔丧守陵,这才是真正的孝呀!”温峤面露难色,默然不语。
得知温峤醒了,刘胤赶了过来,一边吩咐下人准备饭食,一边询问温峤的病情,得知温峤有北去之意,刘胤开口劝道,“太真切莫意气用事,北境现在一片混乱,你以为你侥幸保全了性命,就能安心为令慈守孝么?若知道你孤身一人流落北境,混战中的诸侯肯定会争相派人前来招揽,如若不从难逃杀身之祸。反倒不如江东清静,能够安心守孝,缅怀先人,这才是上策呀。”温峤无奈的点点头。
就在这时,司马绍带着庾亮前来探望,温峤急忙起身要施礼,却被司马绍一把按住了,让他不要多礼安心休养,在家踏实守孝无需别的事。得知温峤又北归之意后,司马绍也认为此事不妥,支持桓彝和刘胤的劝说,并向温峤深施一礼,请他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拘于虚礼,服丧期满后尽早还朝,继续为国效力。温峤本就不是迂腐之人,众人说的很在理,便断了北归的念头。
汉晋时代,忠孝为立国之本,人们十分看重孝行。那时的朝廷官员,遇到父母离世或者重病的情况,就要辞官回去,照顾父母或为父母守孝。当时有三年之丧的说法,期间斋戒禁酒,还要不近女色c不事娱乐,甚至还要在坟旁架个棚子,住在里面为父母守陵。守陵不避寒暑有长有短,短的不到一月,长的甚至有守数年的,服丧期满才能再次入朝为官。
那时士族势力鼎盛,世家子弟不担心没官作,也不在乎那点俸禄,因此守孝风气盛行。但寒门子弟就吃亏了,往往辞官守孝之后就再也无人问津。随着时代的发展,守孝的弊端越来越突出,首先皇帝就无法守孝,而且经常父亲一死就要欢天喜地的登基,晋武帝司马炎母亲过世时就曾纠结过这事,被群臣好说歹说劝住了。
随着矛盾的突出,不守“孝行”的事情越来越多,但风俗毕竟不是法令,因此如何评价这些行为往往会出现争执,晋时的朝会就经常讨论类似议题。
晋代的朝会效仿前朝,一般十日一会 ,要么回报工作,做下点评,要么就是讨论些并不太急的事物。若有急事早就直接上书抓紧落实了,需要讨论直接召人来开会便是,可以说是比较务实的,与后世满清天天早朝有很大区别。
满清的早朝经常无事,不过是把群臣召来三拜九叩,装个勤政的样子罢了,国家机密哪能一屋子人呜呜泱泱随便讨论。最可笑的是满清经常以此为由污蔑前朝皇帝渎职,实际上天天早朝根本就是作秀,毫无必要。
这天又到了朝会的日子,温峤正在辞官服丧,自然不用参加。朝中各部汇报完毕,又讨论了几件无关痛痒的小事,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却是中书郎孔愉,他向皇帝司马睿说道,“陛下,臣要劾举原司空长史c散骑侍郎温峤。” 王导c司马绍等人闻言一惊。
皇帝司马睿开口问道,“哦?所为何事?”
孔愉说道,“温峤现在辞官服丧,但其母坟茔远在幽州,他在江东服丧成何体统?臣意以为温峤当返回北境,为其母守孝,否则当禁锢终生,永世不得录用为官。”
刚刚上任的尚书令刁协站出来说道,“臣附议,忠孝乃国之根本,岂能因一人而废大道。”
周顗闻言站了出来,说道,“陛下,温峤大才有目共睹,可谓后起之秀砥柱中流,怎能弃置于荒境,自断臂膀。况且温峤得知噩耗之后,昏厥啼血,如今居丧过礼,形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