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华聚为前哨,进至浦子口 。浦子口与京城隔江相对,是离亦城最近的北岸港口,朱棣可能是要作一试探,看能否在这里渡江。官军在这里设防严密,燕兵遭到激烈的抵抗。大将盛庸在浦子口迎战燕军,将其打得大败。一仗下来,燕王感到虽然京师近在咫尺,可是并不容易攻克,况且长江天险在前,渡江也是个大问题。难道就此罢手,议和北还吗?朱棣绝不甘心于功败垂成。方在迟回之间,朱高煦带领蒙古骑兵赶来。朱棣心头的一缕浮云一扫而光,立刻振起了精神。他一手仗剑,一手抚着朱高煦的背说:“勉之!世子多疾。”的确,每到征战的关键时刻,都赖朱高煦的缓急相救,因此他得到朱棣的深深倚重。远在北平担任留守的世子朱高炽,怎能与这个跟随左右驰骋疆场的儿子相比呢?朱高煦也自恃勇武,又多有战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宠幸,朱棣“世子多疾”的暗示不是说他将来有可能代替世子吗?可惜朱棣英鸷洞彻,目前,这场与侄儿之间的拼杀尚未了局,又种下将来诸子兄弟之间拼杀的祸根。朱高煦听了父亲的话,大受鼓舞,带众与官军拼死战斗,很快扭转了战局。盛庸兵退屯高资港。
高资港在长江南岸,与江北瓜洲渡相对。朱棣大兵集中在瓜洲。此前派狗儿等到浦子口不过是去探一下虚实,盛庸判断燕兵可能会在瓜洲渡江,因此在高资港严阵待敌。朝廷感到大战在即,恐盛庸独立难支,便派遣都督佥事陈率领舟师前往援助,但陈却降了燕军。这时官军担任监军的是兵部侍郎陈植。陈植亲临江上,慷慨誓师,决心遏燕军于长江以北。但官军中有个都督名叫金甲,却倡言燕兵不可抗,不如缴械迎降。金甲遭到陈植的严厉斥责,被指为不知逆顺,不懂君臣大义。他恼羞成怒,竟将陈植杀死,投降了燕军 。临阵之际官军将领的纷纷叛变使官军力量大遭破坏,盛庸已成孤军。
而此时朝廷中暗中与朱棣勾结的大臣也不断派人前来向朱棣献渡江及入京城之策,江南的防守已从内部垮了下来。朱棣决定抓住战机,强渡长江,向帝座发起最后的冲击。
六月初二,朱棣带领部属来到江边,面临江南已经设好香案牺牲。旌旗肃穆,幡带当风,将士们列队而立。在渡江之前朱棣要亲祭大江之神。几年的征战,能否成功就在渡江一举了。他希望江神能够保他们顺利渡江。朱棣带头向江神恭敬地礼拜,众将也随之行礼。礼毕之后朱棣从侍者手中接过祝文,高声朗读道:“予为jiān臣所迫,不得已起兵御祸,誓yù清君侧之恶,以安宗社,予有厌于神者,使不得渡此江。神鉴孔迩,昭格予言。”读毕再次施礼。
第二天,六月初三,朱棣又集合部众举行誓师。誓词说:
群jiān构乱,祸乱邦家,扇dú逞凶,肆兵无已。予用兵御难,以安宗社,尔有众克协一心,奋忠鼓勇,摧坚陷阵,斩将搴旗,身当矢石,万死一生,于今数年,茂功垂集,在戮力渡江,翦除jiān恶,惟虑尔众,罔畏厥终,偾厥成功耳。
夫天下者,我皇考之天下,民者,皇考之赤子,顺承天体,惟在安辑,渡江入京,秋毫无犯,违予言者,以军法从事。
呜呼,惟命无常,克敬惟常,尔惟懋敬,乃永无咎。
朱棣对大家说:“行百里者其半九十,若等勉之!吾既至此,jiān臣当已魂飞魄死,然困兽犹斗,不可不虑!”
这一天,燕军大举麾师渡江。这又是一场空前的临江决战。当年孙刘联军曾在赤壁大败曹cāo南下之军,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今的形势则完全不同,燕兵以叛逆之师自北方而来,远离后方又不习水战,朝廷方面不仅是以正击邪,而且兵多势众,表面上,官军从高资港上下、沿江二百里都设有防军,但不幸的是,将心叛离,防线早从内部开始瓦解。而燕军则乘胜鼓勇,孤注一掷,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