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继续《内经》之三十三篇《海论》。

    四海之逆顺,上边说了髓海。

    实际上,文中的顺序如下:

    1c气海

    2c血海

    3c水谷之海

    4c髓海

    文中将“气海”是作为第一位来作说明的。不管说明的顺序如何,文中皆以“有余”和“不足”来对比,文中无形中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终归让自己身体回到一个适合自己相对平衡的状态。

    1c【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

    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

    气海有余的人,气满胸中,重点在“悗息”,“悗”有几种意思,一是烦闷,二是不经意间;“息”,古医书里,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作喘息,这样的话意思就很明白了,气海有余的人,哪怕是正常的呼吸,都“面赤”,即面发红。

    气海不足呢,气少不足以言。不是不想表达,是有气无力,不如省点力。

    “气”作为调动全身经络运行的重要推力,因此人对“气”状况的融合与把握,显然是身体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气海有余的人,如何损有余?那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疏泄胸中烦悗之气。

    气海不足呢,那就得补补气了,即使不补,也尽量别朝相反的方向来损耗原本不足的气。人家争论你也去参与,真生气了,还会气得说不上话来。

    2c血海

    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

    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

    “血海”的有余和不足,文中说起来就好玩了。“血海”的有余和不足,和其他三个不同,其他三个自己能外感得到,而“血海”之有余和不足,却让人“不知其所病”。也就是说这个更容易让人忽略。

    “血海”的有余和不足,文中都关联到一个字,那就是“想”。也就和人的思维想法有关了。

    血海有余的人常想其身大,从字面意思上读,就是让人感觉到自己身形庞大。

    血海不足的人常想其身小,从字面意思上读,即是让人感觉到自己身形狭小。

    换句话说,就是不实际,有余者心高气傲,把自己层次想得过高。不足者又过于谦卑,把自己层次想得过低。却都不知道这是病。

    3c水谷之海

    这个容易理解,水谷之海有余,腹满,就是让人即使不吃东西,也觉得好像自己吃饱了,这里就提示了其实是人的消化排泄不通畅。

    而水谷之海不足呢,则饥不受谷食。就是明明有饥饿感,却不想吃东西,或者吃下去了也不消化吸收甚至过程没完成就被排泄了。

    这里是分开说的“四海”之有余和不足,显然,这不是单一的,是一个整体,因为任何一海的有余和不足,会牵连到其他一海。

    比如水谷之海,人的消化吸收排泄,其他三海也参与全程过程,这是一个互动,只是水谷之海表现出来得更明显。

    最后,黄帝问方法了。文中的方法说得挺简洁,是从穴位入手来针对虚实的。

    原文:

    【黄帝曰:余已闻逆顺,调之奈何?

    岐伯曰:审守其俞,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

    黄帝曰:善】

    上边说到底也还是一个“损有余和补不足”的过程。

    《黄帝内经》之三十三篇《海论》至此结束。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