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帝曰:善。论言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少阴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阴,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阴在下,左少阴,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阴,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阴在下,左少阳,右少阴;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边这些,阐述了“上下左右”,上下为天地,左右断阴阳。其实后边的大部分是阐述脉相的。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覆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上边的一系列对话,则更好玩了。

    “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这句容易理解。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覆会也。”

    这里岐伯就说了,“不当位”是指什么,以下临上。后边又继续解释。后边这句,黄帝听不懂,就继续接着让岐伯解释。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黄帝就问“下者左行”什么意思。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已,犹不能遍明。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这是岐伯的回答,从回答上看,岐伯比鬼臾区还解释得更详细,看上去也似乎更自信。因为岐伯说鬼臾区“犹不能遍明”。后边继续解释,“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这是什么意思,前面说了“天之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七曜”是指什么?古代日c月c金c木c水c火c土为七曜。这么看来,也还就局限在太阳系内的几大行星嘛,五行呢?五行丽地,也就是说“五行”在“地”上表现得最丰富明显。后边就解释了“地”跟“虚”,不用翻译,看看他如何解释“地”与“虚”的关系?地是“载生成之形类”,而“虚”则“列应天之精气”,“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但文中未说明“仰观其象,虽远可知”是如何个仰观法。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黄帝问:您说地是指在下面吗?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岐伯回答:地在人的下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