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重阳死,重阴死。
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
行所不胜曰逆胜,逆则死。
行所胜曰从,从则活。
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解释:第一句话前边重点有提,这是源自《周易》,太阴c太阳c少阴c少阳,这些是基础概念,所以后边的“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这个“太阴”本文当然是指经络,但太阴c太阳c少阴c少阳这是怎么来的,大概的还是得明白,这个感兴趣的自己去查。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象强劲搏指有力,肢体疼痛沉重c或痿软不能行走,这是寒热之邪侵犯人体c邪气亢盛所致。
“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脉孤而无胃气说明化源将绝,元气耗散;脉见虚弱而又兼泄利,为阴血损伤。凡脉见孤绝为逆,脉见虚弱为顺。
后边的也是讲医技。涉及到医理的重点讲,涉及到医技的带过。
本篇就暂且告一段落。
《黄帝内经》之十六《诊要经终论》,本篇重点讲诊断要点,虽然是强调医技,但也有些也得看看,本篇第一次提到了梦,到十七篇的时候,重点阐述了人的各个器官对于梦境的影响和关联,这是最早提到和人的梦境相关联的成书,虽然本篇主讲诊断重点,更强调医技,但本篇章节重点阐述了天气c地气c人气三者的关联性,这天c地c人就是传说中的“三才”,“三才”的概念,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的描述为天气c地气c人气,而在《周易》中便是天道c地道c人道。所以现在我们说的人道人气等这些词语,最初便出自这里,但意思稍微有点变。《黄帝内经》和《周易》都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看的时候多本书结合一块看更有趣,因为有些书中提到的说法用字简洁,但意义深刻不容易理解,换成别的书恰恰是个补充。实际上后续的很多医书药书还有别的著作,成书的基础均来自前期的文本,就比如《西游记》,看小说打妖魔鬼怪人人都看得懂,但对天干c地支c中医基础c易学基础等概念没接触过的人有些细节专业的描述很多人看原著是难以看下去,《西游记》的好处便在于通俗和趣味性,即便那些概念不明白,有个切入点也还是可以读得下去,也是部大百科。
《黄帝内经》之十六《诊要经终论》原文全文如下,解释就挑重点的来说。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岐伯对曰:
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