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c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这个“魄门”,虽然有多种注解,但总的解释方向一致,就是现在的“肛门”。呵呵,怎么会跟“魄”关联上呢,“魄”明明是跟肺关联啊,暂且先放着,往下看。

    4c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第一句前边赶先提了。第二段,解释了前面的“故满而不能实”。“水谷入口”,水就是水,谷就是谷,现在来理解就是指食物,这个前边也提到了。后边不用翻译。

    5c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白话翻译:

    黄帝问道:为什麽气口脉可以独主五脏的病变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为六腑的泉源,饮食五味入口,留在胃中,经足太阴脾的运化输转,而能充养五脏之气。脾为太阴经,主输布津液,气口为手太阴肺经过之处,也属太阴经脉,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的水谷精微,都出自胃,反映于气口的。而五气入鼻,藏留于心肺,所以心肺有了病变,则鼻为之不利。凡治病并观察其上下的变化,审视其脉侯的虚实,查看其情志精神的状态以及痴情的表现。

    好了,这里又提到了新脉的名称,气口脉,对应太阴脉,这里主要不是讲解脉象,而是提出了“五脏六腑之气味”与“胃”,“鼻”,“心肺”的关系,因为前边提到了“气”,这个“气”来自哪,来自人体外与人体内,用现代的话来理解,所有的化学反应,“气”就是催化剂,催化促使转化的一个关键因子,对大多数人来讲,“气”是肉眼难觉察到的东西,无形之物,但无处不在。

    最后一句前边已经说了。

    要提醒的是,如果要看《黄帝内经》中所有有关经络脉象穴位的文章,必须先抛弃武侠小说里的那些描述,如果你边看《黄帝内经》里边有关经络的描述再去联想《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什么的,那完全是两码子事,不过金庸要写这些小说,相关的知识架构不去接触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当然,还有自己特定的体验和经历。

    那《西游记》里呢,《西游记》里跟医学有关的东西那就太多了,也算是一个补充和传承,有空也会穿插进去。

    《黄帝内经》之十二《异法方宜论》。

    看这个篇名就大概能猜想到要讲什么了,本篇强调了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出生生长的人,身体条件是各不相同的。本篇篇幅短,原文一次发全。现在不少动辄喜欢地域攻击的人,看了本篇也许会汗颜。

    全篇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