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一句前边章节的疑问: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
生于肺,如以缟裹红。
生于肝,如以缟裹绀。
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
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很多书把“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的“外荣”翻译成“体现在外的表现,面色”等,这种翻译是不恰当的,原因是没有理解原文后边的形容。
这里再每字斟酌一下。
1c“缟”是什么意思呢,来看资讯:
缟,鲜色也。——《说文》。按,鲜色当作鲜巵。熟帛曰练,生帛曰缟。
厥篚元纤缟。——《书·禹贡》。传:“白缯。”
与之缟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缯之精者曰缟。——《小尔雅》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韩非子·说林上》
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资治通鉴》
综上所述,“缟”主要是丝帛,用丝帛形容它,见过丝帛的人知道,丝帛薄且亮,此文是一个形容。
2c朱c红c绀c括楼实c紫均是代表颜色的名称,“括楼实”是什么意思?“括楼”是一种中药的名称,所以“括楼实”就是指它的果实,即成熟括楼实的颜色。“绀”是什么样的颜色?查询得知,为红青,微带红的黑色[darkpurple],
绀,帛深青扬赤色。——《说文》
绀,青色。——《广雅》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集解:“绀緅紫玄之类。”
到这里已经很明显了,这层形容,就是指五大脏器本身的颜色,现实中新鲜健康的五大脏器表面实际上都有一层薄膜,而这层薄膜的形容,即是应对本文的“缟”,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这还是健康的情况下,脏器的颜色的形容描述,因为人死后的24小时内脏器表面的那层薄膜会迅速变色,更别说陈放一定时间的尸体解剖,脏器表面更难以达到“缟”的形容效果,而不健康的比如烟龄酒龄严重超标的也同样难以达到“如以缟裹红”或者“如以缟裹绀”这样的形容。(可以想象枪决后医院疯狂抢尸体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
还有如今大行其道的器官移植,献血,骨髓移植甚至人体器官克隆人体克隆等等现代医技和生物技术,是否真如宣传所说那么安全?是否渐行渐远呢?后边会继续说明。
再回到《黄帝内经》之十一篇《五藏别论》。
1c第一句话:“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本段话,黄帝就提了一个反例,什么反例,那就是“方士”,何谓“方士”?现在我们来理解就是道士,来看资讯:道士之称始于汉代c《汉书·五行志》中说:“道士始去,兹为伤。”《许曼传》也说:“行遇道士张君巨。”是东汉以来,始将方士叫做道士,晋代以后,方士之称渐不通行,而道士之称大著。也就是说,“道士”的说法是东汉以后,而内经中的“方士”是指“道士”吗,那时未有道教,自然称不上道士,所以这里的“方士”仅是指字的本义即“有方之士”,《史记·始皇本纪》秦始皇说:“吾悉召文学c方术士甚众”。以上有方之士及方术士指的都是方士。
所以对比来看,达到“方士”条件的这个范围就更广,而“道士”却更狭窄,不必太苛求的话,方士道士互为理解关系也不大。
白话翻译:
黄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