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唐大臣宋齐丘出使后周,向后周求和,不久,后周皇帝就有了答复。南唐向后周称臣是在公元958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于次年病逝,也就是公元959年,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8年,后周显德五年这年周世宗柴荣已经到了人生的垂暮之年,他自己也感觉到生命即将油尽灯枯,不久便要永离人世。故而,周世宗又是个极有雄才大略和雄心壮志的君主,妄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并逐渐恢复其生产和社会秩序。所以,才在他病逝的前一年大举进攻南唐。其实,从一开始周世宗即位以来就没有间断过对其他国家的讨伐,只是在即位初忙于国家各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没有将精力全部用在讨伐大业上。但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的身体每况日下,一日不如一日,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周世宗知道自己的大限不多了,必须全力开展自己的讨伐大业。所以,这才上演了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大举进攻南唐这一幕,南唐与后周接壤,而且南唐立国江南富庶繁华之地,物资丰富,欲一统天下,必须先伐南唐,可以说征讨南唐是首当其冲的。周世宗御驾亲征攻打南唐,实际上已拖着病体,其实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让后周军民知道他征伐南唐的决心,御驾亲征也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让周军在战斗中拼死一战。孤注一掷的周世宗此次讨伐南唐是视死如归的,不拿下南唐誓不还朝,拿不下南唐也要死在战场上。这或许正是人性,每个人在临死之前都想要完成自己人生的一桩大事,一桩心愿。这也许是天意,活该南唐倒霉,遇上后周世宗这样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南唐元宗皇帝李璟派大臣宋齐丘为使臣向后周求和,很快就得到了后周皇帝柴荣的回应,所开出的条件,远远要比割地c进贡更要厉害,这无疑于亡国。

    后周世宗皇帝派使臣来南唐宣旨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南唐的大街小巷,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知道这一消息。它就像是一种病毒蔓延在南唐和侵蚀着南唐国人的身体和心灵,南唐的百姓已遭受了战乱之苦,他们有的人因为战乱而家破人亡c妻离子散,拖着饥饿的病体,苟延残喘的活着。打在百姓身体上的伤痛倒也罢了,现在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国家南唐战败,周国抢占自己国家的领土,这还不算还要唐国向周国称臣,百姓心中也同样是锥心的痛。毕竟人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但此时压力最大的当属元宗皇帝李璟,因为他的头上正顶着一颗定时炸弹。外要面临周国的欺压,内要防止国内的百姓不服向周称臣,趁此起义。闻讯周国使臣要来南唐宣旨,元宗皇帝李璟和满朝文武早早的守候在大殿之上,恭候周国使臣的到来,只是这种感觉犹如等死一般,等待宣判死刑。

    周国的使臣很快就来到南唐的大殿上,元宗皇帝李璟和满朝文武见此都大吃一惊。但又顾不上理论和计较,作为战败方的唐国,只好恭恭敬敬的礼待周国的使臣。元宗皇帝从龙椅上走下来和满朝文武大臣一起跪迎周国的圣旨。俗话说,狗仗人势,作为战胜国的周国使臣难免有些狗仗国势,一进到南唐大殿上就有些嚣张跋扈c耀武扬威,也不知道他这威武是耀给谁看的,对南唐国君李璟也不是很尊重,是那样的不屑一顾。这也让饱受国耻的李璟感到很是愤怒,南唐战败倒也罢了,向周称臣倒也罢了,但是最让人忍受不了的是周国竟会如此狂妄c傲慢,派一个死太监来南唐宣诏,简直就是对南唐国上下的侮辱。两国议和,怎么说也是国家大事,按理说应该更庄重一些,更庄严一些,应该派周国最有资历的老臣出使南唐,却不想竟派出一太监,这让元宗皇帝李璟的心里更是火上浇油,本来向周称臣就是奇耻大辱,现在还派个太监来羞辱南唐国。逆来顺受的元宗皇帝只好隐忍,为了将来有机会翻身,东山再起c卷土重来,他必须的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元宗皇帝身后的大臣们知道李璟有气,便在身后低声安慰他,要他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