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定忍耐。

    周国太监一副傲慢的表情站在元宗皇帝面前宣诏,还故意念的很大声,道:“大周皇帝有旨,自即日起唐国必须向大周称臣,奉大周为正朔,去帝号,年号必须沿用我大周年号,唐国须将长江以北十四州割让给大周,以此成为大周治下领地,并每年定期向我大周进贡,钦此!”

    这些条件无疑于亡国,或者说南唐国已经名存实亡。元宗皇帝李璟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时时刻刻想要一统天下,但才略比起周世宗来要差那么一大截。所以,他的失败倒也不足为奇,这道旨意他本不想接,但是又不能不接,一旦接下这道圣旨一定会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更会留下千古骂名。遭受如此大辱的李璟再也站立不起来了,此刻的他痛心欲绝,根本就顾不上领旨了,结果还是身边的大臣代他领受的。跪在地上沉痛了好一阵子的李璟,站了起来,却向着殿外走去,任身后的大臣如何叫喊,他也毫无理会。元宗皇帝显得很狼狈,满脸的泪痕,头发也显得有些凌乱,精神也显得很恍惚,就这样一步步向着太庙走去。李璟来到太庙,看着墙壁上高挂着的祖宗的遗像,他的心情更加的沮丧。

    并一头跪倒在了祖宗的灵位前,元宗皇帝李璟痛不欲生的哭诉道:“大唐的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李璟在此向你们请罪了!祖宗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竟毁在了朕的手上,朕无颜面对祖宗,要是大唐的江山真在朕的手上亡了,朕就是死了也无法面对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周国他们就是一群永远吃不饱的虎狼,不断地骚扰和吞噬着我大唐,朕自继位以来,南征北伐,勤勉政事,广施德政,却不想今日会有这般下场,这都是朕之过矣。请祖宗恩准,朕愿意交出皇位,让有才者来担当,让他们来匡扶大业,中兴我大唐,这样朕的心里也好过些。”

    就在李璟向祖宗哭诉的时候,六皇子李从嘉赶过来了,他知道朝廷发生了大事,退朝以后,元宗皇帝就直奔太庙而来。他担心李璟有什么不测,所以这才及时赶到太庙。李从嘉见父皇李璟正在祖宗遗像前哭诉难过,他心疼的走了过去,从身后拍了拍李璟的肩膀,安慰道:“父皇,儿臣听说你来太庙了,你没事吧?”

    作为天子的李璟一向称孤道寡,他的内心是孤独的,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没有办法跟大臣们讲,现在六皇子李从嘉来了,他真想对着自己的儿子诉一番苦。

    元宗皇帝从跪垫上站起来,面对着李从嘉深感委屈的道:“皇儿啊,朕已经不是皇帝了,从今以后,朕就只是大唐的国主,朕还把今年定为中兴元年,妄想大唐还能中兴,想不到却会遭受如此巨大的变故,朕真的是个无能的昏君吗?朕扪心自问,朕继位的这些年来,无时无刻不在为国计民生操心,为了还世间一个太平天下,朕想要一统,就必须南征北伐,这些年朕也取得了不少战果,也歼并了一些国家,在朕的治理下,大唐百姓安居乐业,民富国强,今日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百姓们怨恨朕,怪朕不该向周称臣,大臣们也不能理解朕,皇儿,你告诉父皇,父皇难道真的错了吗?朕真的是无德无能的昏君吗?”

    李璟的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让李从嘉很感动,他明白这些都是父皇的心里话,他深感同情的看着李璟道:“父皇,不管怎么样,你始终是我大唐的皇上!大唐现在虽然一时处于不利地位但终究有一天会东山再起!父皇虽然战败,但虽败犹荣,父皇是圣主明君。父皇败,罪不在父皇,如今的大周是柴荣在位,儿臣早就听说柴荣此人野心勃勃,而且雄才大略,早就有一统天下的想法,他攻打我大唐是迟早的事,我大唐国力不如周国,能抵御周国侵略这么多年,已经属于不易,足见父皇统领有方。儿臣始终相信父皇一定可以卷土重来打败周国,当年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掳去以后,卧薪尝胆,最后还是灭了吴国,称霸一时。儿臣相信父皇也一定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