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听,李璟的心里总算好过多了,他反复的思考了李从嘉刚才的话,又回想当今局势,又想了想周国皇帝柴荣,的确如李从嘉所说。要是换做别的国家,或许还不能这么长时间的抵御周兵的侵略。经过战败的李璟已满脸的沧桑,无心也无力再与周国争雄,年轻时候的雄心壮志,现在也都慢慢地被磨灭了。
李璟望了望自信满载的李从嘉,长叹了一口气,道:“皇儿啊,现在父皇老了,大唐的江山迟早是要你们来继承的,如今朕已向周国称臣,在大唐早已尽失民心,已无法再统领大唐,但是太子又不争气,大唐的江山要是真的交到他的手上会被治理的比朕好嘛,再说了你的皇兄又是个生性残暴不仁的人,他要是真的做了皇帝会是一个好皇帝吗?朕不奢望他有功,但求无过就好了,就怕他是个暴君,那朕就真的对不起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朕有心让六皇儿你继承大统,不知皇儿意下如何?”
李从嘉深知皇太子李弘冀的为人,要是他一旦知道自己想要篡夺他的储君之位,势必会跟自己拼命,更加要对自己痛下杀手,生性懦弱的李从嘉自然是不愿意成为太子的障碍,他的眼中钉。以前,太子在猜忌自己的时候都想要杀害自己,更何况现在明目张胆的去跟他抢夺皇帝宝座,一想到这里,李从嘉就显得有些后怕,更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李从嘉一听这话,不甚惶恐,万万不敢答应李璟的要求,推辞道:“父皇,儿臣怎么敢有这样的想法,太子毕竟是储君啊,若是另立皇储的话,必然会兄弟相残啊,再说儿臣无德无能怎敢觊觎高位啊,请父皇三思,正因为儿臣知道皇兄的为人,儿臣才不愿意跟他抢夺皇帝宝座,那样我们就再也做不成兄弟了。儿臣只想和娥皇厮守一生,压根就不想做什么皇帝,请父皇不要为难儿臣才是,要是这话传到皇兄耳朵里,他会怎么想?他会认为我这个皇弟觊觎他的皇位!儿臣只想一心辅佐太子登基!请父皇切莫再提及此事!再说我兄弟之才皆在父皇之下,若父皇都没有能力统领大唐,儿臣又岂能担此重任!”
生在皇家的李从嘉从小就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这个时候元宗皇帝李璟让他继承大统,谁知道会不会是在试探他,李从嘉是这样想的,甭说他无心做皇帝,就是有心做皇帝也要装作不想,毕竟太子还在,天威难测,谁知道李璟心中是怎么想的,虽然李从嘉也是他的儿子,但皇家无父子,这点李从嘉深深的明白。他哪里知道,元宗皇帝李璟是真心让他当皇帝,他之所以立皇长子李弘冀为太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是长子,理应让他做太子,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李弘冀做了太子才能更好的保护六皇子李从嘉。李璟知道皇长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不会轻易的相信任何人,包括他的父皇和皇弟们,李弘冀熟读历史,他了解唐初时的玄武门兵变,李建成做了皇太子,但最终一样被李世民给杀了。所以,坐上了太子之位的李弘冀一样心存疑虑,他担心自己的皇弟们来抢夺他的太子之位,这些皇弟当中他最猜忌也让他恨之入骨的正是他的六皇弟李从嘉。李从嘉打小就受到先帝和元宗皇帝的特殊照顾,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先帝和元宗皇帝对六皇子李从嘉的爱超过其他任何一个皇子,这本来就让其他皇子心生嫉妒,尤其是皇长子李弘冀,此人城府极深,时时刻刻想要置李从嘉于死地。皇太子李弘冀猜忌六皇弟李从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李从嘉有所谓的帝王之相,皇太子李弘冀还有一个癖好,就是研究相术,对易经八卦上的解读是深信不疑,那个年代的人都很迷信,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漏网一人。六皇子李从嘉是诸皇子当中长相最佳的人,相貌堂堂c仪表不凡,这不得不让城府极深的李弘冀心生猜忌。这些元宗皇帝心里都是很清楚的,皇长子李弘冀城府极深,而且心狠手辣,六皇子李从嘉性情懦弱,而且宅心仁厚,事事谦让,这些都是元宗皇帝李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