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破坏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敢于检举揭发自己亲人朋友的“觉悟”,以及纳粹党对这种“觉悟”的利用和褒扬,更让人觉得世道险恶人心难测。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样的政治环境里,还有几个人敢轻易接受和传播戈培尔们不喜欢的信息?在恐惧中自我约束,自己当自己的思想警察,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如此一来,戈培尔用不着怎么担心德国人跳出来公开揭穿他的鬼把戏,他可以肆无忌惮地cāo纵舆论。

    在第三帝国,宣传重于真相。被希特勒轻蔑地称为“小蛆虫”的英国首相张伯lún下台了,丘吉尔1940年5月10日接任首相。戈培尔给部属定的宣传调子是:“在口头上和图画中,应该把丘吉尔介绍成是英国人民的典型:一个品行不端、龇牙咧嘴的家伙,长着类人猿一样的前额,是制造谎言的嗜酒狂,总是与有钱人、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人为伍,将工人踩在脚下……”依此标准pào制和筛选出来的信息,除遂了当局之意可以误导德国人,还有什么用呢?

    至于丘吉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如何介绍丘吉尔才符合纳粹政权的政治需要,那才是关键。戈培尔要在德国与世界之间,筑起一道防阻资讯自由传播的万里长城。1940年11月11日是停战日。可是德国媒体闭口不提这事。纳粹当局也严禁播放罗斯福总统的停战日演说。这一天,夏伊勒在日记里写道:“希特勒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会在全美国播放,但是罗斯福的讲话德国人却一个字也听不到。”

    蒙骗、说谎,是戈培尔的工作。英国驻柏林大使内维尔安德森爵士曾这样评价戈培尔:“对他来说,没有什么胆汁是太苦的,没有什么谎言是太过于明目张胆的。”这话说得没错。1938年11月的水晶之夜是德国犹太人的噩梦,可是过后,戈培尔却信誓旦旦地声称:“关于所谓洗劫和捣毁犹太人财产的一切说法,都是令人厌恶的谎言,我们没有动过犹太人的一根汗毛。”

    也许有人会说,世上哪有什么诚实的政客?天下政客一般黑。难道丘吉尔说的就句句是实话么?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不说谎的政客,而在于对任何政客的话公民是否可以自由公开地反驳。在英美,罗斯福、丘吉尔的一句话无论好坏,都可能招来一万句反驳,而在第三帝国则是不容异见,哪怕希特勒和戈培尔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一般也没有哪家德国报纸电台敢斗胆唱反调戳穿它。

    正因为这样,明知第三帝国已到穷途末路,戈培尔依旧把人民当猴耍,继续坚守他的宣传王国。在1945年3月27日的日记里,他这样写道:“晚上放映每周新闻。电影里的西线情景真令人吃惊。我们根本不能让公众知道。”这自然是从纳粹统治不可动摇的大局出发,能统治一天是一天。此时的德国,许多人在准备将字旗换成白旗。可这些信息并没有妨碍戈培尔昂扬的宣传劲头。他在1945年4月1日的日记里还在说“打算大大强化我们整个宣传通讯政策。在目前的战争阶段,调子最高的语言即是最好的语言”。

    谎言重复一千遍,其实并不会成为真理。但宣传部长戈培尔懂得,谎言如果重复一千遍,甚至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而别人又不能戳穿的话,许多人就会把它当成真理。中国不也有“三人成虎”这样的古话?因为谎言的陷阱到处都是,人们不掉进这个陷阱,就会掉进那个陷阱。

    至于第三帝国宣传部的忽悠,到底真正征服了多少德国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天知道。因为在纳粹党和政府欺骗人民的地方,人民往往也会用欺骗纳粹党和政府来保全自己。假装被党国骗得心悦诚服,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生存技巧。在极权国家,装孙子,是一种最基本的国民素质。就这样,极权政治破坏了一个社会的正常jiāo流,不过害人也害己。

    1943年2月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