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起垂死挣扎。既然“人民”只不过是希特勒实现宏图大略的工具,如果元首的政治梦想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而破灭,那些活下来的德国人民对希特勒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下令“必须破坏帝国领土上一切军用的jiāo通、通信、工业和后勤补给设施以及其他重要设施”,以免其落到敌人手里。若全面实施希特勒的这项焦土命令和其他一系列补充指示,意味着德国要进行一次自我摧毁,战败后的德国人民,将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一个难以预测的长时期内,那里将没有电,没有煤气,没有洁净的水,没有煤,没有运输。所有的铁路设备、运河、船闸、船坞、船只和机车都遭到破坏。即使在工业未遭破坏的地方,也由于缺乏电、煤气和水而不可能生产任何东西。没有贮藏设备,没有电讯总之,德国将变成一个被拖回到中世纪的国家。”正因为这道命令的破坏xìng如此之大,以至于施佩尔在战后的回忆录里,称之为“德国人民的末日宣判书”。
时任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的施佩尔,不想德国落到这步田地。作为追随希特勒多年的部下,他料到希特勒迟早会发布这种野蛮的指令,所以在3月15日就写了一份备忘录,反对这种亡命之举,认为“我们无权在战争的这个阶段上,由我们采取针对人民生存的破坏措施。”在这份22页的文件里,施佩尔大胆地提出:“我们必须尽力保持一个基础,哪怕是一种最原始的状态的基础,使这个民族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在施佩尔来,局势的走向已无悬念,四到八周之内,德国经济将要最后崩溃,此后战争也就无力再继续进行下去。自我破坏显然是无谓的牺牲,除了雪上加霜,给德国未来的生存和复兴制造实实在在的困难之外,一点也挽救不了帝国已成定局的败亡命运。所以他向希特勒建言:“如果战争继而推进到帝国领土内,应采取措施保证任何人无权破坏工业设施、煤矿、发电厂和其他设备,以及运输设施和内陆水路。”他直言不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