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地告诉希特勒,破坏运输网络“意味着排除德国人民今后生存的任何可能xìng”。施佩尔拿柏林作例子,说明zhà毁桥梁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按计划zhà毁柏林的桥梁,将切断该市的粮食供应,将使该市几年以后都不可能有工业生产和人的生存。这样的破坏意味着柏林的毁灭”。
3月18日,施佩尔把这份备忘录带到了局势讨论会上,jiāo给了希特勒。这天,国防军公报上刊载的一则消息说,因没有及时zhà毁雷马根附近的莱茵河大桥,四位军官被处死刑。不过,不知是念及朋友情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希特勒既没有下令qiāng毙施佩尔,也没有下令逮捕施佩尔。临走时,他对施佩尔说:“这一回,您将得到一份对您的备忘录的书面答复!”接下来的这段冷冰冰的话,预示着他将给出什么样的答复:“如果战争打输了,人民也被输掉了。没有必要为德国人民的基本生存将来需要什么而cāo心了。相反,对我们说来,甚至连这些都破坏掉反倒是上策。因为这个民族已经证明是弱者,而未来惟一地属于更强大的东方民族。不管怎样,在这场斗争之后,只有劣等人会留下来,因为优等人已经被杀死了。”
自诩为人民之子的希特勒,横下心来要使德国变成一片焦土,一方鬼域。倘若这也算是对德国之爱,那也是爱国爱成了魔。3月19日,在一个小村子里,施佩尔接到了希特勒要求在帝国领土上采取破坏措施的密令。希特勒已经不再关心德国人民的未来怎么办。4月30日,希特勒开qiāng自杀。他赶在第三帝国寿终正寝之前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德国的投降书上,没有希特勒的名字;盟军的战俘营里,没有希特勒的身影。早在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就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有言在先:“在这场战争中只要一息尚存,我将顽强奋斗。如果我的民族战败,我决不会贪生。对外不准投降,对内不准革命。”希特勒豁出去了,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屈服,没有投降,但他留给德国人民的,却是一片废墟和瓦砾。
之前第三帝国取得的经济成果毁于一旦,不是因为吏治腐败,不是因为两极分化,不是因为文化教育落后,不是因为民不聊生,也不是因为骚乱和革命,而是跟希特勒那双神奇的手不无干系。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就说,希特勒“把这个优秀,忠勇,勤勉,正直的民族,一同拖在一起,跳进火坑”。
美丽的鲜花结出了致命的苦果。20世纪上半叶,德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两次这样的悲剧。从1871年1月18日俾斯麦在凡尔赛宣布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不到五十年,1913年的德国已经是欧洲军事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可是一战之后,德国苦心经营所获得的,是崩溃、废墟和死亡,不但没有得到“阳光下的地盘”,还丢掉了东普鲁士和阿尔萨斯、洛林。希特勒又让悲剧重演。他自己可以选择一死了之,而被他拖下水的德国,处境却比签订凡尔赛条约时还糟。德国不仅丧失了征服的成果,就连老本都搭了进去,以前四分之一的国土沦为异域,剩下的领土也一分为二,出现了东西两个德国。人民则苦不堪言。一度从希特勒那神奇之手中蒙受的所有“恩惠”,不止是丧失殆尽。德国山河破碎,庐舍为墟。在希特勒挑起的大战中,650万德国人死于非命,二百余万军人成了严重残疾。原先77万人口的科隆,到战争结束时,只剩下了4万幸存者;埃森则被战火夷为平地。房屋损毁之严重,以至于战事结束五年之后,西德还只有1000万间房屋供1600万户人家居住。
由此可见,权力能够滥用国力,和贪污贿赂一样,是一种腐败,并且是一种极度危险却往往不为人瞩目的政治腐败。彻底抛弃了共和政体的纳粹德国,其崛起,成了一种危险,一种具有世界影响的危险,不仅祸害他国,也令德国自身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