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零六章

    张嘉师作为一个道士出身的人,他对于道教的发展是有着一定的理解。 但是他并不是入室弟子,所以即使是在这一方面,他更多的是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最起码,他作为一个“野路子”的道门存在,并没有跟龙虎山一派的道门正宗的人有着深入的交流。

    而在张嘉师的理解当,道教,佛教或者是儒家的发展一旦得到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控制者的推崇,那么这个教派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

    正如同佛教一样,佛教虽然是在“三武一宗灭佛”的行动当损失惨重,但是佛教并没有在哪怕一次灭佛行动当完全消亡,相反,佛教即使是在后世都能够发展出一定的规模,可以知道这些大型宗教的生存能力如何。

    ……

    佛教可以说是一种起源于外国的宗教,但是在国的历史,佛教除了在东汉传入之后的一段时间来并不算是一个大型宗教之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规模已经发展成一个居于道教之的大型教派。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

    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国云南。

    佛教传入国的确切年代尚无定论,异说颇多,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贵霜帝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为现存国第一部汉译佛典。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第一译经道场。

    曹魏嘉平二年,印度高僧昙柯迦罗来到白马寺。此时佛教也从深宫走进了市井民间。随后,昙柯迦罗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佛教戒律。同一时期,安息国僧人昙谛,也在白马寺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土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为土戒律之始。

    曹魏甘露五年,一场受戒仪式在白马寺举行,这是一个注定要深深印刻在国佛教史的事件。这一天,朱士行依登戒坛,长跪于佛祖面前,成了国汉地第一位正式受过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