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香亭"中供奉燃灯佛,代表"火";"照壁"代表"土"。五建筑物紧挨相连,象征五行相生相克,循环不息。另有"麟阁"供奉孔子及其弟子。殿宇之后,有五千六百平方米的花园一座,称"从心苑",已于1992年开放。苑内设有长廊小桥,亭台水榭,假山水池,飞瀑流泉,以及仿北京故宫的九龙壁。现在该观不仅香火旺盛,而且也是香港东北部的一个游览胜地。

    附录一 中国道教大事年表

    说明

    一、本大事年表采用公元纪年与中国历史纪年对照的方式编排。

    二、标有S号者,为具体年份尚难确定的大约年代。

    附录二:国际道教研究概况

    陈耀庭

    海外对于道教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期,研究者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优于其他宗教,对道教持鄙视或敌视的态度,因此往往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近百年来,随着来华学人的增加,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宗教学科的发展,国外不少学者对我国固有的宗教--道教越来越感兴趣。近三四十年里,法国、日本和美国等都涌现了一批研究道教的学者。并且先后举行了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以及各种双边和多边的道教研究讨论会。

    法国的道教研究

    在哥lún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最初抵达中国的西洋人,是1514年的葡萄牙传教士。但是从17世纪后半叶起,欧美汉学研究的主导权一直cāo在法国的汉学家手里。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的《哲学词典》有《中国的教理问答》一章,以"老君的宗派"来指称"道教"。著名的汉学家亨利马伯乐(1883~1945)为法国的道教研究奠定了基础。马伯乐是位语言学家和史学家,1911年任法国远东学院(河内)教授,192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巴黎)教授,著有《古代中国》《中国宗教历史杂考》等。《中国宗教历史杂考》第二卷有中国六朝时代人的宗教信仰和道教,关于嵇康和竹林七贤,关于公历初几个世纪的道教研究,老子和庄子以及圣人的生的神秘体验等内容;

    1971年又以《道教和中国宗教》为名重新出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称该书为"关于道教的最优秀的先驱者的著作","西方权威著作"。马伯乐称道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宗教之一"。他在《老子和庄子以及圣人的生的神秘体验》一文中认为道家"致力于创造一个对世界的科学化的表象",并把"神秘xìng实践之加于理论的思辨中",因而,其结论是"道家和道教并不如一般人们所说的那么不同,他们彼此来自同一种极古老的宗教的根源"。日本京都大学已故著名学者川胜义雄曾经评价马伯乐"是通晓欧亚,唯一独立探索道教的历史及其道术的内部体系的人"。马伯乐的道教研究观点为后来的法国研究家们所继承。

    马伯乐的学生卡顿马克(康德谟)曾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广泛接触过中国文化、历史和民俗。1957年就任巴黎的法国高等研究院第五组导师,讲授中国道教思想史,主要著作有:《老子和道教》和《列仙传》。《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前者为"关于道家哲学和道教的较好的一般xìng概论",后者为"现存最早的道教徒传记的翻译",其注文中还包括许多神话知识。此外,康德谟还著有《灵宝五符经考》《太平经的思想》等。斯坦安(石泰安)教授也曾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1951年任法国高等研究院教授,研究道教及西藏,其主要著作有《公元二世纪中国道教活动的政治意义》。

    现任法国高等研究院第五组导师是康德谟和石泰安的弟子施博尔(施舟人,1934~)。施舟人自1958年以来专事道教研究,1962年以法国远东研究院研究员的身份,赴台湾作关于道教之田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