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④又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⑤继起的齐梁道士陶弘景,博学多才,承先启后,在道教医yào学发展史上起了纽带作用。唐代道士孙思邈,一生不慕荣利,始终隐居学道,以行医为事。他们都在医yào学上为后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至深。
道教医学家重视实践经验和医学理论,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医yào学文献。葛洪不仅熟读仲景、元化等人医著近千卷,还深入实际,广泛收集民间医疗成果,辑集《玉函方》百卷。
但又感内容繁杂、卷数过多,难以尽写,遂再搜集、钻研历代诸家备急方书,采其要约,编撰《肘后备急方》三卷,计八十六篇(现存六十八篇)为道教医yào学在急症临床方面的先河。
陶弘景曾撰《效验方》五卷(已佚)。他一方面赞赏《肘后备急方》对病家深为有益,一方面又感到葛洪旧方"至今已二百许年","阙漏未尽",于是"采集补阙凡一百一首,三卷,以朱书甄别于葛文之后"⑥,是为《补阙肘后百一方》。该书无论在医学理论上或实践经验的总结上,均较前书有所提高,成为上承东晋,下启隋唐道教医yào学发展的纽带。
孙思邈现存医学专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
他在论及前者书名时称:"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⑦《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特别是东汉以来的许多医论、医方、用yào、针灸兼及服饵、食治、导引、按摩等养生内容,共二百三十二门,合方论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取"羽翼jiāo飞"之意,对前书作了全面的补充,并新增"辟谷"、"飞练"、禁经等专卷,但实用价值稍次于前书。以上两书在传统医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北宋治平三年(1066)曾刻印发行,还多次传入日本、朝鲜,对亚洲医学界也深有影响。
唐末五代以后,道教内丹渐次兴起,道教医yào学虽不如前此时期名家辈出,但在民间,继承先代"济世救人"优良传统者,也代不乏人,且有不少著名医著验方问世。
从道教学者的医著和实践来看,他们继承《黄帝内经》关于"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指出:"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⑧孙思邈更将预防思想贯彻在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称"善养xìng者,则治未病之病。"⑨他告诫世人,平素居家"凡有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冀望自善,须臾之间以成固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AB他还特别向老人指出:"自觉十日已上康健,即须灸三数穴,以泄风气,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AC道教医学家在强调预防的同时,十分重视摄生养xìng。葛洪曰:"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兴夺之要。忍怒以全yīn气,抑喜以养阳气。"AD孙思邈认为:"人之寿夭在于樽节,若消息得所,则长生不死,恣其情yù,则命同朝露。"AE他又本着"易则易和,简则易从"AF的原则,将静功与运动,起居与卫生,名利与无为,房中与节yù相结合,就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劳逸、情志等方面作了诸多精辟的论述。同时他还细致地观察了人的衰老过程以及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征,进一步将养xìng学说与老年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一方面强调老年人应注意活动,以舒导关节,畅通气血,一方面又告诫进行这种活动时,应与自身生理状况相适应:"常yù小劳,但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