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劳动者获得对自己劳动能力的完全的所有权,“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能够支配它,从而必须是自己的劳动能力c自己人身的自由的所有者”。这对劳动者而言虽然不是彻底的解放,却是第一步骤的摆脱人身依附的解放。
奉行市场交换原则的资产阶级国家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告诉它的人民:“如果一个人变穷了,另一个人变富了,那么这是他们的自由意志,而决不是由经济关系即他们彼此发生的经济联系本身所造成的。甚至遗产继承以及使由此引起的不平等永久化的类似的法律关系,都丝毫无损于这种天然的自由和平等。”也就是说,个人的主观意志能够决定个人财富的多寡。这当然不是事实,事实是人人都想致富,但富者寡穷者众。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往往以个人的懒惰c愚笨c挥霍解释贫穷的原因。个人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客观地位(个人是资本所有者c土地所有者还是劳动力出卖者的身份),把穷人固定在贫穷的位置上从来不被提起。
事实上,“在现存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总体上,商品表现为价格以及商品的流通等等,只是表面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的背后,在深处,进行的完全是不同的另一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个人之间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就消失了。”“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c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这是大胡子模拟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对自由平等的解释。他在接下去的行文中穿透流通领域的迷雾,深入生产领域,指出了劳动力与货币“自由”交换订立的“平等”契约的实质。“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
的那些观点c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交换的性质受到财产占有情况的规定。不占有生活资料,同时也缺乏生产资料从事自给自足的生产的无产者,饥饿迫使他出于生存的本能谋求被雇佣。在没有其他解除饥饿的各选项的条件下,出卖劳动力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流通领域的“平等”交换形式确保了生产领域资本对劳动力的绝对支配权和对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权,流通领域的“平等”交换是生产领域的不平等和强制的条件。“人们忘记了:交换价值作为整个生产制度的客观基础这一前提,从一开始就已经包含着对个人的强制”。大胡子这里所说的交换价值,就是一定数量的已经积累的货币。少数人占有可转换为资本的相当数量的货币,多数人不占有可转换为资本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是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即雇佣劳动制度的基础。
“人人生而平等”c“自由”的观念是在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中提出来的。恩格斯指出,“这个人就是当时正在向资产者转变的中等市民”。亚当?斯密也对“人”的经济行为作过一番描述,“资本一经在个别人手中积聚起来,当然就有一些人,为了从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或劳动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上得到一种利润,便把资本投在劳
动人民身上,以原材料与生活资料供给他们,叫他们劳作。假若劳动生产物的售卖所得,不能多于他们垫付的资本,他便不会有雇佣工人的兴趣;而且,如果他们所得的利润不能和他们所垫付的资本额保持相当的比例,他就不会进行大投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