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那个踩踏‘仁爱’而死的一位。王弼依附曹爽,常仗着年轻气盛,能言善辩而欺辱士大夫。司马氏政变成功后,先把他这一伙人革职,打发回家。然后再一个一个的杀,形势再明朗不过。可是还没轮到他,二十三周岁的王弼就先被吓死了。

    您有没有被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伤害过,他们应该在您面前讲道德。所以除了您一个人外,所有人都该讲道德!任何可行的思想学说都要向社会‘道德’妥协。

    自由是人的需求,必须由社会维护。道德是人对人类社会的妥协。他人的不道德行为一定会干扰你的自由。

    悲催的是,他人的自由行为也可能干扰到您的自由。你的儿子逃学,女儿早恋,媳妇出·轨。不得不说,这也算人家的自由。

    道德是人对人类社会的妥协,道德保障了您的自由。道德是人对文明的认知。我的说法和康德不同,康德认为道德是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我认为道德是对他人自由的妥协,最终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王弼的“以无为本”,支持治国‘清静无为’的观点;而“名教出于自然”的社会观又不否定庄园生产的‘有为’。这被士族广泛认可。因为这维护了士族的利益。政府只需收税,民众由士族庄园来管。

    虽然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是玄学社会观的主流。但是玄学还有一左一右两个观点。

    左的是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指人性的自然放达是超越儒学的,大胆的否定儒学社会观。

    玄学第二个观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这个观点是说:不把世俗观念放在心上,就能顺应本性,超脱自然。通情达理,所想不拘泥于,便能看透富贵贫贱。

    一个贫苦人,家中没了粮食,老婆在闹,三个孩子在哭,你让他去那里‘守静去燥’。个人主义者的的理论是用来指导精英的。那其他人怎么办,其他人跟着精英走就行啦。

    嵇康当然也知道,所以他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限制词‘夫君子者’。就是说君子才能这样。小人不行,你还要在农田里拼命。其实就是贵族可以放达,别人不行。

    这个观点是向士庶天隔,人分等级又大胆的迈进一步。(士庶天隔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士族没落之后,刘宋之后)

    这个观点就更加个人主义,甚于否定儒学社会观。在晋朝,儒学最衰微时,仍被人们称为圣教。孔子仍被奉为圣人。王弼讽刺儒学,但还认为孔子是圣人,而老子不是圣人。可是‘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一派只崇尚庄子。追求自由,放达,富贵长命。任何一个有生命的思想流派,都不能否定社会道德。这一派否定社会道德,不被大多数士族接受。

    嵇康要求社会‘清静无为’,不要认为他自己就是清静无为的。史书记载,两次客人来访时,嵇康都在灼热的火炉边‘炼铁’。绝不是因为他有这个爱好,这只表示庄园主们对优良铁器的渴求。炼铁是那个时代最尖端,最需要的科技,还是军火。

    提出这个观点的嵇康,幻想了一整套长命百岁的心法,可是他在39岁时被朝廷杀了。过分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是不被任何社会认可。西方的自由也是以经济自由为核心的。西方自由的基石是1961年的《资本主义与自由》,这里讲的是自由经济,但是他们对外却宣称自由是普世价值。当你若相信之后,他会把你推进教堂,说十字架上的老头才是普世价值。因为西方的社会观来自宗教。(笔者认为真正的普世价值只能是仁爱c正义和一切围绕人的权益。)

    玄学最后一个‘社会观’的观点是郭象提出的‘名教即自然’,指儒学就是玄学这个‘道’。有人说,这个说法使儒玄溶合。其实郭象是在生搬硬套,把玄学往回拉。希望玄学融入儒学。郭象的说法在前期不被人接受,他的说法严重违背玄学的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