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界观‘以无为本’。可是,永嘉之乱中士族被无情杀戮,使士族看清一心追崇自由,而抛弃责任的危害。‘名教即自然’这一观点开始被看重。后来这一观点影响也不大,因为没多久佛学兴起,佛学社会观相比于儒学的求仁求义,更符合贵族的天命论(士庶天隔)。

    玄学着重研究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他和宗教有相通的唯心世界观。玄学缺失社会观;宗教缺失人性论。这样两者又形成互补。这样玄学媾和的目标是宗教。郭象强拉牛回头只是徒劳。可是郭象在玄学中的地位很高,这是因为他发展了玄学的人性论。

    早期玄学的人性论还是追求上进的。

    《庄子》本游离于百家之外。道家指‘黄老’而并未老庄。到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不仅崇尚老子,更崇尚庄子,就是因为庄子从人性论出发,只研究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讨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强调人性顺从自然,则逍遥,忘我。

    老子强调社会观服从世界观。王弼强调这是崇本熄末,提出崇本举末。就是不止要顺从,还要利用。

    郭象的人性论代表了玄学后期的人性论。郭象在玄学中的崇高地位,还是由他的一句话奠定的---“牛马不辞辛苦者,天命之固当也。虽寄之人事﹐而本区别在乎天也”

    这句话表明了: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使玄学向他的终极目标‘士庶天隔,人分等级贵贱’大踏步迈进。

    在士族的眼中奴隶和牛马没太大分别,天命就是来给庄园主干活的。由此可见,早期个人主义者的理论缺陷很大,他在和宗教的媾和中处于次一级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