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并使之得到用户的认可。
与此同时,海尔并没有满足于家电卖场的优势,IT卖场同样吸引着海尔的目光。2004年3 月,海尔
便在号称“中国硅谷”的中关村建立了首家3C 体验中心,与索尼、三星、苹果等著名厂商同台竞技,同
样的做法很快就在全国范围铺开。2004年5 月初,海尔笔记本的广告纷纷登陆北京中关村的显眼位置。
2005 年,海尔电脑做出了将3C 与IT 渠道全面融合的渠道策略。同年5 月,海尔电脑先后与恒昌、百
脑汇等专业IT 渠道商合作,将体验店作为其IT 专业渠道铺设的主要方式。以每个月100 个店的速度在全
国范围内建设“海尔3C 数码体验店”:北京海龙、鼎好、百脑汇、硅谷等电脑城、上海百脑汇、广州电脑
城、郑州百脑汇……一时之间,海尔3C 数码体验店层出不穷。随着海尔体验店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
开,“共同参与、共同经营”的模式也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特别是海尔电脑与恒昌的合作被评为首
届IT 营销案例大奖后,海尔电脑的产品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IT 卖场。
海尔对渠道合作伙伴的选择体现了海尔对渠道的理解,多年在家电领域内的奋斗使海尔深明对用户需
求变化灵敏反应的重要,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海尔没有选择逐层分销的模式,而是将专业IT 连锁卖
场作为首要的渠道合作伙伴,红火的销售势头也确实验证了这一举措。
莱西模式就是这种融合的典型。莱西是青岛周边的一个县级城市,IT 专业渠道商只能覆盖到县级,而
海尔的家电专卖店则早已经渗透到当地乡镇,莱西模式就是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海尔先把当地的县级
IT 专业渠道商发展成合作伙伴,然后在海尔家电专卖店中摆上海尔电脑的样品。一旦用户有购买需求,让
IT 专业渠道给用户送货,每销售一台电脑,渠道给专卖店100 元到200 元的奖励。在全国有2000 个县级
专卖店和20 万个农村代理点,这种融合将使这些网络带领海尔电脑走向更广阔天地。
海尔电脑制造的这一成功模式,是在总结了两次危机经验基础上的定位。1998年初到2001 年末的几
年时间里,海尔初涉电脑业务,当时是从台湾、东莞等地采购原材料运到青岛,因为不是在当地生产,导
致总体物流成本很高,影响了海尔电脑的进一步发展。经历了第一次的危机后,海尔开始考虑与IT 专业
厂商联合进军电脑市场。经多方寻找,海尔与台湾宝成集团共同注资1200 万美元,各占50%的股份,成
立了海成(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组建了IT 专业管理团队。对于这样一个专业团队,海尔给予了
充分的信任和授权。然而接近一年的运作,海成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海成在产品策略上没有清晰的
思路,因此一度陷入价格战的恶xìng循环中;并且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海尔并没有好好
利用自己分布在各地的仓储、物流资源,而是又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物流体系,这直接导致海成的运营成本
居高不下,使海尔电脑业务又一次出现了危机。正是这两次危机,使海尔探索出了现在的制造模式。
“如果我们用做白电的思路做IT,别人会说我们外行管内行;如果我们用做IT 的方法做IT,我们永
远也赶不上前面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