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修改下,这章看错了。。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前文讲过了。

    不道,就是不符合自身神的本性。“果而矜,果而伐,果而骄。”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自身神的本性的。不符合自身神的本性的,走的不是正路,也就不能长久。

    因此要“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衰败,那是不符合神的本性,也就不长久

    以下几章不讲了,前文基本都讲了

    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章讲“道”的人格特征,以及其特点,前文基本都讲了

    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xi)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德,乃是无私成其私,就是为了自身灵魂成长(也可称之为修行),所以有“上德不德”,但也因为思想,行为上的无私,所以也是有德的。

    下德不失德,也就是言行不失道德,但是存在某种表面的追求,也就是说一个人讲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表面的追求,比如声望,名誉,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还是为了自己。因此,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而上德则恰恰相反,是不存在表面的任何目的,仅仅是源于自身神的本性,可以说,上德(在物质层面)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的别人。故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这两句跟上面两句差不多的意思。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