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前的故事到此就全部结束了,下一次更新的,就是我自己有了记忆之后的事情了。希
望友友们看帖之余,记得回帖!
舅公已经清清楚楚地告诉了父母亲在那个日子修房的好处,所以父母断然不敢再像上一次那样错过确定的日子。
但是,修房要钱啊,没有钱怎么办?
母亲想到了娘家!
外婆家的经济条件比爷爷他们好很多!为什么?因为外祖父他们在解放后可是富农啊,他们生产队的土地在解放前,绝大部分属于三个富农,而外曾祖父他们可是最大的一个富农!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他们的房屋真的很多,大概有四五十间吧!全部房屋分为三层(这里的三层并不是楼房的三层,而是因为地势的原因),第一层修建在地势最矮的地方,另一层修建在位置较第一层高一些的地方,第三层修建在地势最高的地方,三层之间有石阶相连。
第一层有七c八间房屋,是厨房和堆放杂物的房间,也住一部分长工。
第二层有二十多间房间,左右的偏房主要是长工们居住,右边的房屋是外婆c外祖父及其他子女居住的地方,左边的房屋是客房,中间最大的房屋主要是客厅和饭厅
第三层有十四c五间房屋,是外曾祖父他们居住的地方。一部分房屋用来安排比较尊贵的客人居住,另外一部分用来堆放粮食。
除了第三层之外,前面两层房屋的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外曾祖父有钱,所以很希望自己的子女们都多读书,甚至于不惜血本地让子女们读书。外公在我小舅都已经出生的情况下,还在读书。可惜,外公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到头来还是没有多少文化!
后来听外婆讲,外曾祖父他们的钱,其实并非其他人想象中的那样挣来非常容易。他们当时的生活条件,根本没办法跟现在的人相提并论,他们的为人处世也并不是像影视电影中表现的那样:地主富农怎么盘剥贫下中农,然后为非作歹,鱼肉乡里,作威作福。
相反,他们基本上就是长年累月靠省吃俭用积攒钱。在最初的时候,外曾祖父的爷爷也是给地主富农做工的长工,因为人勤快,做事踏实,很得地主的赏识,给他的工钱也比其他的长工多得多。他一直省吃俭用,慢慢积攒了一部分钱,然后回到家里,靠积攒的钱买了一些薄田,开始自己耕种。
靠着勤劳节俭,他将积攒下来的钱又买成了土地,慢慢地从一块变成两块,再变成三块。经过三代人的艰辛努力和积累,到了外曾祖父那一代,俨然成了他们的那里最大的富农,达到了他们家族的鼎盛时期。
即便如此,外曾祖父他们对饮食也并不是很讲究,早饭基本上都是咸菜稀饭之类的,至于吃肉,一个月也就四五次。外曾祖父从不苛刻长工,在生活上并没有进行区别,而是一日三餐,一家人跟长工们一起吃饭。最难能可贵的是,外曾祖父每天都跟长工一起一起出工,一起收工回家。
呵呵,扯远了,赶快刹车,回到正题吧!
回到外婆家,母亲将舅公的话告诉了外婆。
外婆当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受累受苦啊,于是将自己积攒下来的钱借给了母亲,并且还将家里的多余的木材送给了父母,告诉母亲说:修房的时候,叫大舅c小舅,还有几个姨娘全部叫来帮忙!
外婆力所能及的就只有这些了!
在那个讲究阶级成分的年代,外曾祖父他们作为富农,不但他们没有少挨批斗,就连外公c外婆还有母亲他们众姊妹也同样遭受牵连。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生产对的人对外曾祖父他们不断地疯狂批斗,时常冲到家里疯狂抄家。最可恨的是,外公的姐夫伙同其他人,毫不留情地干着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的疯狂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