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c礼教,伪善者的道德狂欢,人性沉沦的始端

    西周初年,民本思想开始兴起,鬼神之道开始弱化,周公明确礼教,这时的礼教,核心就四个字,”敬德保民”,”敬德””的意思是要认识和推崇自然和人性的规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学精神,而”保民”核心是八个字,即”民心所向,天必从之”,也是最早的民主思想。他以此为基础,提出的礼教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也就是所有的制约,都是针对当权者的,而非普通老百姓,就像我们会跟人强调不要随意伤害蚂蚁,但不会跟蚂蚁强调,不要咬人。

    但这种情况到了汉代时,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当时汉武帝过生日,有个新任大臣没有来,便问他缘由,那人说给自己父亲过生日去了。汉武帝便生气地问,你爸重要还是我重要,那大臣答道,当然我爸重要。

    在汉朝以前,父亲是比皇上重要的,如果皇上要杀你父亲,你直接杀了皇上,没有人会认为你做错什么,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人的眼中,皇上只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一个企业的董事长,而父亲却是至亲,如果董事长问你父亲重要,还是他重要,你会认为思维逻辑有问题。

    但这个大臣的的回答,却让汉武帝很扫兴,如果天下人都不以皇上为权威,如何维护统治,于是便告诉董仲舒: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了。

    于是中国历史上为期数千年,从没间断的礼仪教化开始了,汉武帝和他一起,把符合封建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c道德规范等“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用它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其内容为三纲五常,故也有“纲常名教”的说法。

    他先以孝为切入点,告诉世人,我们一定要孝顺父母,凡事听从父母,这点世人是接受的,但父母该听谁的?该听官府和上天的,这是常识。但他没有太多告诉大家,官府听谁的?听皇上的,上天的代表是谁,是皇上。

    《孝经》共十八章,其第一章便讲,我们的身体皮毛,都源自于父母,应当倍加珍惜,这便是孝。你也会认同的,紧跟着,他再告诉你,这只是孝的开始,真正的孝,是要光宗耀祖c建功立业,事奉于朝庭。后面有近十六章,表面上在讲孝,其实都在讲”忠”,讲忠教不能两全之时,要尽忠。

    统治者会对符合统治思想的人,给予一定的名份,让他成为全社会的榜样进行学习,以维护其统治。

    因为很多统治思想本身是与人性和自然规律相违背的,因此,在一个文明社会中,这些榜样的行为,往往是反人性c反亲情c反社会常理的,如为了保全名节自杀,如为了贞洁不再嫁,如舍身成仁,如为皇上杀家人等等,因此,中国的这些榜样,都为愚民而存。

    中国的名教(礼教),是为普通名众量身定制的方案,它在全社会有计划持续地培养人们对好名的,为了”名”,可以舍情c舍利c舍命。

    宋明理学是对名教的再一次升化,其中心是”灭人欲,存天理”,而这里的天理,便是名教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而这种对立要达到的效果,是统治者对”人”的全方位把控,

    而在欧州,这时却正是倡导人文主义。主张“人乃万物之本”,反对桎梏人性的封建特权和神权。主张民主c科学c自由c平等c个性解放。但因为礼教及理学为巩固封建制度服务,为统治者欣赏c提倡,朱熹因而成为中国古代史上,与孔子c董仲舒同为最有影响力的三个思想家。

    当一个社会否定民主c自由c科学和个性,却要控制人们思想的时候,不管以什么样的名义在做事,都将无法阻止人性和道德的沉伦,在一个反人性的社会中,礼仪教化永远是朝文明相反的方向进行的,同时,任何违背基本人性的道德教育,都将是伪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