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洌,灌木森沉,□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川谷;桑干、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楫可渡,马列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柱,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然乐其乐也。
由唐叔乃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氏之裔,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而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之游者告也。
题记:本文熔考证、写景、抒情于一炉,是游记文中别一写法。晋祠:是祭祀周代诸倨国晋的开国君、武王次子叔虞的,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周初,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叔虞之了燮因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因名唐叔祠为晋祠。晋祠始建无考,北魏时已同记载。后代屡经修葺变迁,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追封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其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殿内精美的宋塑侍女像和祠内长流不息的难老泉,以及至今郁郁苍苍的周析、隋楝,被誉为“晋祠三绝”。
作者简介:朱彝尊(1629-1709),字锡匕,号竹坨,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清代著名文学家。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晚年解职归田,漫游江南山水以自娱。通经史,能诗词文。于词推崇姜夔,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清朝登峄山记
峄山上下皆积石,间不容趾。小若拳,大若堂房,若鬼工所运,而惊涛骇兽之实于前也。山远近草木不殖,然“峰阳孤桐”载在(禹贡),岂以其生之不易,故贵之与?石质粗恶,游者免姓名于壁,未及百年,辄漶漫磨泐,不可辨识。一李斯篆其不存于今宜也。按《诗》言“保有凫绎”,释者谓绎与峰同。凫山在今峰县,县虽以峰名,山去县二百里,在邹县之南。杜预以为在邹县北,盖县治之徙久矣。
山径块扎,无燕憩之所,以是游者特少。然升高远望,风樯烟浦,出没百里之外,于以览神禹之迹,笑亡秦之愚,足以憎怀慨慷。岂必林木郁葱,台馆高下,然后为名山也邪?同予登是山者四人:巡抚山东、工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宛平刘公芳躅增美;公弟芳永大年;河间府推官、大兴牛裕范式之;歙人汪之鲂于鳞。登其巅者,公与之鲂暨子也。
题记:峰山地处山东邹县。山上乱石磷峋,状若怪兽,山远近草木不生。因之游人稀少,寂寥荒凉。但是,“峰阳孤桐”的史料记载于古老的(禹贡)篇中;秦始皇巡幸峰山“,曾在这里留下记功刻石。神禹治水的伟绩和秦皇刻石的武功,赋予这块土地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升登此山,可览神禹之迹。笑亡秦之愚以憎怀慨慷,无怪乎作者情有独钟了。
历史遗迹点缀在大好自然之中利览它,使人追昔抚今,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在她力,从而游览山水的情趣也得到了升华。
●清朝北山独游记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卒然而高,尝心yù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偿上。复进,益上,则洞水纵横其间,微径如烟缕,洁屈jiāo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yù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